2023年8月23日星期三

Marshall Woburn III - 開箱初試

剛剛入手Marshall Woburn III都未夠一日,就決定要出開箱文及初感,唔使講一定係有驚喜!

沒有最好

Marshall Woburn III,係當前最新一代藍芽型號中既巨無霸。係咪最好,真係唔知,但肯定係最適合既選擇!

話說想係自己既納米辦公室,大約24平方米,正長方形開放式一體空間,加音箱,可以連接不同音源,例如:電視,DAC,平板及手機作為日常使用,無線連接係必須的。

只有最夾

辦公室而家更似係一個私人貨倉同自閉空間。由於間隔未定,加音箱唔想搞太大動作,最好就係無線連接,又唔多件頭就最合適啦!亦唔追求極致,筆直係$5,000之內。

百花齊放

唔追求極致既筆直,市場其實選擇太多!N個牌子,每個牌子又有M個選擇!定咗心神之後,範圍收窄到大口徑同大功率輸出產品!

兩強之間

最終發現咗Marshall,未聽其聲,先聞其名!一個陌生但知識既品牌,Woburn III之前,從未入手過佢既產品!

做咗些少資料搜集,網上分享試音及比較,得到既初步認知係,Marshall品相一流,音質出衆!經典對手係Fender。兩隻牌子都有類似起家軌迹,Marshell係英式風格,Fender係美式風格,其中特性,無意深入探究。

忠於自己既要求,再分析咗一輪,最後鎖定兩款產品,分別係Marshell Woburn III,及Fender Monterey Tweed。相者都係經典,其中Monterey Tweed更似古董,Woburn III係經典之中,加入咗唔少時代感。

音色方面,好明顯,風格大相徑庭!網上試聽到既效果亦唔太一致。自已既第一印像係,Woburn III音場較大,平直輸出,微冷,音像微墮後,音素之間協調性不足,而且有一層糙砂微粒感。

至於Monterey Tweed,相對比較暖音,分析力好,音像實淨有線條感亦到位。簡單講法,性感!比較適合自己傾向既味道!不過,亦有音染之嫌!

上述聽感其實並唔出奇,一來Woburn III出世時間短,Monterey Tweed已係成熟產品,而且試音單元亦可能未行夠鐘時,未進入狀態。二來網上試聲經過咗好多轉接,對音質音色已經有所扭曲,所以只能作非常粗略印象分!

以小弟經驗,初開聲時越唔協調越怪者,通常入狀態之後都有更大驚喜!Woburn III會唔會又係另一個例子?魚與熊掌,最終要以臨場聽過實物為準!咁當然,兩者兼得就完美!

可惜,原來Monterey Tweed已經停產,分銷店亦無存貨。全網搜尋,得番一件,係非官方銷售產品,索價一倍以上,仲要外國送貨,風險極大,唔強求啦!

初試啼聲

集中精神搵Woburn III真身試聽,最終只能試聽到Stanmore III,同系中既中級形號。店長、要求先付款,先可以開箱聽Woburn III,心想如果可以接受Stanmore III,Woburn III應該係無問題啦。

Stanmore III用藍芽連接手機,聽咗30分鐘之後,決定出血付錢,即場開箱Woburn III!又聽咗30分鐘!時間已經來到晚上8點,急忙搬Woburn III返到辦公室,已經係9點!無論如何,就地正法,今晚玩通宵,驗明真身!究竟Woburn III係虛有其表只買色相,定係材貌雙全?

秀色可餐

雖然對音質音色已經有咗結論,選擇效果穩定一D之後再講。先來評論一下Woburn III既品相及整體印象。

其實都唔使點講了,選擇咗黑銅金色版本,兩個字,型!潮!好明顯,經典與潮流的結晶,特別留意到前面底邊銅金比上一代收窄咗,睇落係無咁土豪味!完全唔會懷疑佢係設計上既精心考思!

如果真係要搵嘢講,就只能雞蛋挑骨頭,有無缺點?有!所以只得98分!果兩分扣左係邊處?

仔細觀察,基本上正常人係唔會察覺既缺點,要係0.01米既距離先可以挑出來!發現機身前面網織紋有兩小節移位,排列不公整,用牙纖小心推整一下就搞掂。另一方面係,包膠皮原來唔係一整圈,機箱右下方係有接口,如果係無縫包邊就完美!

用些少篇幅講頂面操控板設計。由右至左,好鍾情機械式電源開關,果種阻力手感同啪啪聲!一個多功能推按操控製,按暫停/播放,推向前及向後跳曲,方便操作又不失型格!

覺得最有時尚感係音量,高音及低音三粒螺紋鈕,配合圍邊發光LED指示量度,簡直係一絕!最左邊係AUX 3.5輸入及音源選擇按鈕,亦有發光LED指示訊源,同樣醒目型仔!

背面音頻導孔,電源接座,音源接口有RCA及HDMI安排,亦無可咩可以再講了!整體感覺,格調就係高出幾個擋次!

場景佈置

終於來到品聽分享環節。先講些少佈置安排,目的係讓讀者更了解呢次分享既獨有場景,限制及取向。

首先,試聽全程以藍芽連接手機,在線音源係YouTube,離線係儲存文件夾內既音頻檔。

所處空間大約係24平方米(4 x 6),Woburn III放係一個比較獨立不靠牆地方,試聽者係正前方距離大約2米處,圖示"0"位置。

另外,三個小改動,進一步提升系統穩定性及音質。機背加上小型散熱器及電源線短路保險膽。各位切勿隨便嚐試改動,或引起機件損壞,甚至人身危險!係機箱下面加一塊1cm硬加力膠打底,上面摺放原本用來包裝機箱既發泡膠袋,減低音頻反射。

越聽越有

大容氣度

經典違憾

2022年8月25日星期四

Matebook 16s (i9 2022)

最終入手華為當前最強Matebook 16s,2022版配 intel i9 CPU。之前講咗話想入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0,而家又轉軚,當然有其中因由,慢慢再講,先出圖刺激下。




特價再送BT滑鼠,唔覺唔覺,而家手機,平版同PC都係華為了。收工買咗返屋企,第一時間充電,setup,裝Google Chrome, Windows update。

第一感,個 touch pad 好大,touch screen好用有效率,亮度無想像強,但舒服,機身暖,比想像中熱,手機wifi熱點分享上網順利。


2022年6月5日星期日

ThinkPad X1 Carbon/ X1 Yoga

非常要求

今次出文同聽音樂其實係無咩直接關係,可以算得上係一項重要投資,決定用Blog文記錄作為分享及自己日後回味。話說準備入手一部新手提電腦支援未來既一段長時間生活需要。首先,由於個人興趣廣泛文武雙全,新電腦既要符合現代辦公應用,亦要顧及一定多媒體既影音處理能力。其次,係穩定性及耐用性方面,對新電腦亦有非常要求,唔想用兩三年就報廢,或者兩三年之後又要升級,期望新電腦可以有10年或以上可用壽命週期。


名牌效應

好明顯,第一個要求係基本性能,容易達成。至於第二個要求,穩定耐用,的確要花時間選擇,而且要付出額外保固設計方面既代價。最終選擇Lenovo ThinkPad絕對唔係偶然,基本上就係當今第一大品牌,佢既歷史同故事就唔花編幅講啦,總之就係基於品牌效應,個人一貫既使用體驗及印象既選擇。

實際型號既取捨,策略係唔好用預算作為先決限制,反而專注了解產品設計及性能後,再係配置及價格上取得最好平衡。衆多產品中,性能平衡設計穩固耐用既ThinkPad X及ThinkPad X1系列係考慮範圍,前者係旗艦,後者就係旗艦中既旗艦。


眾裏尋她

候選型號有ThinkPad X13 Gen 3,ThinkPad X13 Yoga Gen 3,ThinkPad X1 Carbon Gen 10,ThinkPad X1 Yoga Gen 7及ThinkPad X1 Nano Gen 2。執筆時,ThinkPad X13 Yoga Gen 3還未上架,其他型號亦開售不久,部分可供選配項目都未在列。配套最齊全既,就係Carbon,可見官方對佢既優先推銷策略及市場位置。不過WWAN方面,5G仍然欠奉,如果急用只能選4G Cat 16模組。

考慮到最優既可攜性,傾向13吋屏幕既X13及X13 Yoga,後者屏幕及鍵盤連接夾角可以360度調節,傳統及平版兩者兼得二合一設計。不過,好快就打消咗選擇X13既念頭,主要原因係13吋屏幕作為純粹流動應用,例如電郵網頁流覽及基本文書,的確係方便,考慮到同時需要多工場境及編輯多媒體影音文件,就顯得拘緊不足。

至於ThinkPad X1 Nano Gen 2,雖然同樣係13吋屏幕,卻係輕薄之最,可以稱得上最貼身流動辦公伴侶,讓人心動。不過最後亦係放棄咗Nano,其中一個原因係,Carbon同樣不失輕便,而且有更多配套選擇。例如,處理器設定為1260時,Carbon便可以選擇32GB記憶體,Nano方面只可以當頂配處理器1280時,才能滿配32GB記憶體,很專橫的官方預設組合!

Nano既致命處,SSD係用咗2242而非市場流通2280模組,對希望作自行系統備份及SSD升級用家非常不利。另外,Nano既輕簿又只配上單風扇降溫,即使有頂配處理器,可能未能發揮最高性能,會不會是個浪費?對係高負載下既有效輸出,抱有懷疑。


十年一劍

最終選擇ThinkPad X1 Carbon Gen 10,決定性因素唔單純係佢既平衡性能及保固耐用設計,仲有佢十代既承傳基因,市場接受程度及銷售流通量!如果期望電腦可以用上10年或以上,係5年官方提供保固服務及型號最終停產後(推出後大約6年,2028年10月1日後官方停止技援),可以靠係二手市場獲得可替換既同期生產舊部件延續壽命週期,非常環保。

下文會分享系統配套,入手策略,開箱及使用體驗。先研究下面兩個表,係執筆時官網提供既ThinkPad X1 Carbon Gen 10及上一代ThinkPad X1 Carbon Gen 9套裝型號,待續 ......


ThinkPad X1 Carbon Gen 10


ThinkPad X1 Carbon Gen 9



2021年5月14日星期五

Sennheiser IE 900 試聽分享

嘩!嘩!嘩!大日子呀!2021年5月,大廠出旗艦入耳式耳機!Sennheiser IE 900,眼前一亮,小弟點可以錯過唔試聽!

小弟直覺會有驚喜!究竟IE 900可唔可以感動小弟?可以感動到咩程度?小弟對佢既評論又有幾欣賞?幾苛刻?等睇小弟口水文!

話說小弟早已同Sennheiser結緣,當年入咗HD 800,係炙手可熱既旗艦級耳牛,造型非常前衛,而且音色獨特,之後小弟又嚐試HD 600另一款經典味道,不過咁多年都未玩過佢既IEM入耳式耳機!


一體三腔

仲未試聽,先去官網收料摸吓底,究竟有咩突破性設計。有兩段官文可圈可點,小弟引述其中精要作為參考,試聽後睇吓係咪真有過人之處,還是只係市場推銷噱頭?

IE 900 更似IE 300,新世代一殼體式同換線設計,但係內部結構截然不同,同 IE 800S 更加完全係有隔代性既不同產物。IE 900 用咗 Sennheiser 最新既 7mm 動圈單體設計,新式無塗層聚合物振膜同音圈,最特別係全新既 X3R 技術,透過三個諧振腔體,聲波漩渦機制,使聲音能夠穩定收束。目標係實現一個無凸峰同凹谷起伏、平衡且通透聲音響應,同時強調具備中性、透明、自然及低失真音色。


未聽先判

雖然小弟對Sennheiser IEM暫時係零體驗,但係以小弟既聰明智慧,完全可以作出合理性既預期,C兄睇完先再話小弟英明神武!

自我抽水之後,要比出第一印象,小弟先以貌取機,IE 900係好靚仔!銀灰低調主色,再加埋充滿金屬質感,流線形簡約體腔設計,完全就係小弟杯茶!IE 900咁靚仔有型格,小弟決定幫佢出呢篇口水文鉅著!

再睇IE係列,其實設計都係一脈相承,睇得出今次新旗艦級既設計,基本上唔係食味方面既大革命,一體三腔亦唔可以算得上係完全全新技術性突破,可以睇成係現有雙腔技術優化改良,將完全體現係音質方面既提昇!

配合其他細節上既進一步改善,人工組裝配對左右音頻元件,以Ultimate precision, made to last作為對要求絕不妥協承諾,可以放入一個IE 900新階層級型號,而唔係IE 800Z,亦唔係800與900之間一個數型,可以合理推論,IE 900既音質輸出即使現有IE 800S玩家,亦會體驗其中明顯既增進!


愛恨換線

對於IE 900改用私家版Fidelity + MMCX接頭,因而未能將原廠線改換成小弟現有線材,係適用性方面的確係一個弱項,網上亦有唔少相關評論!

想用些少篇幅分享體驗及預期,小弟既Z1R亦係有類似一個特別深凹既MMCX座身設計,基本上係又愛又恨!恨者,換線難又會夾食短身頭!愛者,慢慢發現,原廠線其實真係好正,最終明白設計者初心,對於主玩食味既Z1R,對線材似乎非常敏感,換咗線既Z1R就無咗果陣味道,甚至發揮唔到原來應有性能,巳經唔再係Z1R了!

IE 900似乎都係走緊Z1R同一條路,用適用性換取最優質量性能!小弟預期,IE 900對線材亦係敏感,換咗線既IE 900好大機會感覺就巳經唔再係IE 900了!設計者有着同樣既執着心思!既然入手IE 900,就唔好埋沒佢既獨特性格!


名譽之戰

同市場上其他旗艦級耳機既大口徑多單元唔同,Sennheiser 入耳式高階耳機一直堅持沿用一個動圈單元設計,IE 900亦承繼經典單動圈單元設計基因,面對市場激烈競爭,係一種要自我肯定既名譽保衞戰!

小弟認為當前既IE 900可以視為現有技術最新最成熟既結晶品,必定唔會差得去邊!小弟同時相信,IE 900亦會與小弟現有Sony IER-Z1RShure SE846非常唔同既品味效果!意味住對小弟來講,IE 900帶來驚喜係必然既!

IE 900既出世生不逢時,正值COVID-19病疫,世界經濟受到打擊有待復原之濟,似係形像工程多過實際營利效益。考慮到IE 800S市價大約係0.5W,官方既IE 900定價位係1.1W,出文時仲要預定,似乎係比較進取。有信心係好事,有實力先係最重要!睇吓IE 900可唔可以成為新一代經典!


市場對手

唔知點解,小弟覺得IE 900係有些少衝住Z1R而來,定位定價都係同一個市場層級,連個MMCX接頭都一樣要優化埋,又係一體式金屬外殼,連線材整體銀灰主色調都好接近,似乎真係有唔少“巧合”,就咁睇IE 900直頭係Z1R纖體潮版!

小弟口水文中有關Z1R評論,一再反復強調佢輸出既淨質量,係成就Z1R鮮活感性效果既關鍵,再配合“淳恬均衡”,Z1R係“味王”當之無愧!睇番IE 900自己推銷既賣點,小弟用簡單兩個字就可以點出佢地相似,要直接競爭既範疇 - 細膩!

咁當然,單靠淨質量細膩度,就想贏得小弟歡心,無咁簡單!最終係整體意像既雕塑演繹,同時能達到“感性均衡”,小弟要求既“一體臨場”效果!拭目以待!


耳聽為實

性價比值唔值?網上睇到一段有趣評論,“..... IE由我讀書到而家就黎中年都仲係動圈,即係萬幾蚊叫人買動圈又真係有點兒那個 .....”,小弟個人其實唔會去特別取捨技術方面應用,那怕就只係單動圈!黑貓?白貓?捉到老鼠就係好貓!小弟只在意最終輸出效果,一切耳聽為實!聽完再講!

另有傳說,Sennheiser將出售消費性產品業務,IE 900可能就變成係經典“遺作”,有買襯手咁話!小弟唔係善男信女,唔玩模拜名牌獻金呢味嘢!只睇實力!好明顯,即使有驚喜,要過小弟呢關,都係絕對有難度!因為已經有Z1R同SE846!呢期小弟最鍾意講,IE 900一定要使小弟懷疑人生!勾到小弟條“痴根”先係真理!


斷市高潮

話說出文時,小弟想係聽IE 900之前,歧途先聽了解一下即將成為“前度”既旗艦IE 800S,但係無得試聽,因為全城缺貨,買都要訂!無他,原來做緊幾乎半價唔使0.5W,似係要錢唔要貨咁既姿態!係咪預示停產期不遠?!唔排除有忠實Fans見大減價,逆市襯底吸納一代經典?!

對小弟來講,應該唔會跟大堆吸納 IE 800S,但係如果因為斷市停產而絕緣試聽機會,的確係有些少遺憾!到時可能要向IE 800S玩家借機交流!


未聽先估

試聽會沿用小弟既鋼磚iBasso DX220 Max,以4.4輸出推IE 900,第一音韻會係點?有無驚喜?甚至剎時中毒?小弟其實都有一個基本預感,今次玩未聽先估,睇吓之後係唔係會對現!

小弟直感IE 900會係屬於“緻密深淨”一類音色,相對於Sony Just ear及Z1R既“淳”味,IE 900會傾向“恬”味多些少,同時有些少偏冷,唔會算係容易推動,用大氣又大力既鋼磚夾佢,小弟覺得係會有唔錯既匹配效果!

小弟會係“淳厚悠盈,恬深淨密”各項元素方面去評審IE 900。當然,最精彩部分就緊係唔少得小弟既主觀獨家意像體驗分享。IE 900可以達到小弟體驗標準邊個級別?


配對鋼磚

小弟今日襯有些少時間,去咗老地方試聽IE 900,用鋼磚推過程大約係一個鐘,聽感可以概括成“一奇,一喜”,究竟係咩奇咩喜?

IE 900既第一音係驚奇既,因為完全打破小弟之前對佢音色預期!

首先,IE 900係非常亮麗,比Z1R更亮。用鋼磚4.4輸出連接,就算係低增益設定,電平器大約去到2點位置,巳經完全無難度,睇落IE 900唔算得係難推!IE 900呢種亮麗同Just ear有非常差異,後者係一種“均亮”,前者係一種明顯要突出主體既聚焦投射光度。

其次,IE 900既底色,唔係偏冷,亦唔算走向恬,相反,係有暖熱感,有淳味,但又未去到Sony咁重口味。

小弟用驚奇來形容第一感,係覺得IE 900咁纖細體腔,上手感覺比齋睇圖片,更似要靚唔要命果種瘦身骨感,竟然一開聲就係先聲奪人,甚至有些少嗆!同佢低調偏cool既整體外相,有好大對比!

至於驚喜方面,就係絕對既音質,小弟必須承認,係完全拍得住Z1R果種淨密,及深黑背景既效果。

再講一下分析力,明顯係要勝Z1R一籌,聽到多些少細節,同樣有細膩感,不過中高頻就有些少“明刻”。係空間感方面,亦係開放無邊際,雖然感覺到有分離度,整體音場相對集中,正如前一章提到,主體係非常突出貼身!

係音像雕塑方面,線條修飾有立體感,低音收放控制傾向開闊不乏彈性,有一定淳厚,悠盈感比較平和,有氣動,但唔算得係大氣。好明顯,IE 900係食味方面,並無太多着墨,但係音頻輸出淨質量方面,應該係落咗唔少功夫,無令人失望!


配對黑磚

隔咗兩日,小弟再去另一個老地方試聽多一次,不過今次係借店長機配IE 900,係黑磚Sony NW-WM1A,呢個係一個有代表性既組合,得到既效果又有咩唔同?配上黑磚既IE 900表現,又係奇與喜各一!


繼續分享之前,小弟又要再一次讚賞IE 900輸出既淨音質!配上黑磚,超過Just ear,就係Z1R既級數!C兄睇番前文,除咗“正斗”兩個字之外,小弟無嘢可以再講!

再來一個奇,咩咁奇?IE 900配上無咁重口味黑磚,竟然出到“淳厚”既效果,就咁聽仲以為聽緊 Just ear Listening版,係一種“淳化”既 Sony音色,係小弟既印象中,完全想像唔到係一隻Sennheiser牌子耳機既演繹,不但豪無冷感,甚至有些少過熱!音場開闊鬆容,同時亦提升咗氣場,有能量感既動態表現!

又來一個喜,小弟豪無疑惑,同樣以“淳厚悠盈”形容當前IE 900配黑磚效果,意味住小弟開始收到意像建構訊息!IE 900接上黑磚之後,雖然唔似得Just ear WM1係一個即時既“一體臨場”效果,但係演繹相對均衡,亮麗貼身,已經可以達到小弟標準既“欣賞”級別!


配對KANN

小弟再三試聽IE 900,今次又去咗另一個老地方借機配對Astell & Kern KANN ALPHA,效果又如何?真係值得一再試聽!係暫時小弟聽過最好效果,而且係一個既有代表性,亦係值得期待既組合!


係繼續之前要,小弟要再三讚多一次 IE900既淨質量輸出!嗱嗱,小弟無意sell嘢,純粹係忠於自己聽感既分享!

首先,相對之前兩個配對鋼磚同金磚“淳”味效果,呢個組合就明顯體現到“恬”既特性!可以講得上係“淳恬交融”,接近平衡既演繹。係具體表現上,如果前兩者係“開闊鬆容”,咁IE 900配KANN就有返“深透淨密”,主體成像更有立體感,完全可以感受到S型曲線身栽!

係背景暗黑位置處理亦討好得多,整體效果有穿透性,甚至感覺到晶瑩感!事實上,音樂感及感性方面既演繹,特別係女聲,富有磁性感染力!低頻音原亦收得貼身,下潛時更有層次感,動態亦明顯有相應提升!

小弟話對呢個配對有期待,係因為整體評價效果已經達到小弟既“欣賞”級別,而且前境“正面”!即係話,小弟感覺到隨住推煲時間增加,好快可以去到“感動”級別,甚至有機會達到小弟要求既“一體臨場”終極效果!

IE 900接上KANN,睇來係所有AK DAP,似乎係一個比較理想既匹配。對 IE 900有興趣既C兄,小弟覺得一定要試聽呢個組合!


對比Z1R

聽過 IE 900之後,小弟可以更加確定前文預期。係一方面,從外相內音各種跡象,覺得IE 900的確有些少玩市場針對Z1R!話哂佢纖輕機體,可以成隻嵌入耳腔,以非CM耳機既貼耳隔音性能,真係無嘢講。另一方面,如果IE 900真係擁有拍得住Z1R既“超動氣量”及“無限細膩”性能,小弟會豪不猶豫就帶咗佢返屋企!

IE 900無可能就咁同當打開咗聲Z1R“鮮活感性”既“一體臨場”比較,完全係未到火喉!魔鬼當然就係細節,除咗技術性淨音質及分析力之外,相對Z1R效果,係其他各方面,例如整體伸延性,深度及穿透感,音樂感,音像雕塑細膩度,面線條順滑質感,迅微動態,淳恬均衡,感性均衡,都仲有一段明顯距離!


對比SE846

雖然小弟認為IE 900既市場針對對像係Z1R,不過都用一節篇幅,比較SE846異同。簡單一句總結,IE 900係玩淨質量及味道,SE846就係玩均衡及直白。

首先,兩者最明顯分別,係整體音色方面,IE 900係屬於暖厚味道及強調主體既演繹,SE846相對就係中性平衡比較淡口味。係技術性方面,無論係淨音質,背景空間感,音場開闊及深度,立體感,IE 900都要勝一籌。咁IE 900係咪贏哂?

當然唔係!SE846聽落比較有協調性及音樂感,感覺上可塑性高,即係容易配唔同音源,未必次次驚喜但容易產生舒服效果!小弟個人覺得SE846呢種“直白”演譯,非常適合做監聽及比較評價唔同DAP,亦係當初小弟選佢作為經典試聽大計耳機原因!即係話呢,如果有幾部DAP放係面前要比對品評,要用一隻耳機作為輸出參考,小弟唔會搵IE 900,更加唔會搵 Z1R,而係SE846。


現任前度

今次試聽不足之處,係未有機會直接比較“前度”及“現任”,暫時只能係網上睇到IE 900及IE 800之間異同評論,小弟無意重覆,講多幾句廢話當交功課!

正如之前預期,IE 900主要唔係音色食味方面既革命,而係淨音質,分析力及層次方面既明顯提升。一句講晒,就係HiFi感,IE 800就相對比較有模擬味道!

有機會小弟會爭取試聽IE 800,作為一代經典,值得品味一吓,小弟之後再補充呢篇口水文。


試聽小結

現實就係極高難度,一如預期,IE 900未能使小弟即時懷疑人生,小弟暫時亦未體驗到IE 900既獨特意像。咁當然,三兩次幾個鐘既試聽,只能算係皮毛體驗。可以肯定既係,唔係果種剎時感動,一聽鍾情既緣份!

至於最大疑問,值唔值呢個問題呢?出文時收到風,IE 900預訂情況有一定進度,而且係有限量,餘額無多咁話!唔理係唔係市場策略,玩刻意泡製排隊搶購潮?小弟都無任何情意結,今次選擇唔直接回答或分析,但用行動表態!唔會預訂IE 900,有時間會再去聽多幾次,繼續關注,有麝自然香,時間最終可以說明一切!

2021年5月8日星期六

Titan-Au/ Titan-Ag 王者氣度

話說小弟之前“Titan-Au/ Titan-Ag 試聽初感”,當時流動系統只係剛成初形,以AudioQuest DragronFly CobaltShure SE846就咁走去接Titan線材試聽,歧途感受一下巨人氣息,感覺的確係不同凡響!但係意猶未盡!

今次小弟有備而來,再搵上門,同金銀兄弟再溝通,所不同者,今次係用鋼磚iBasso DX220 MaxSony IER-Z1R招呼Titan,作為“經典試聽大計!我的痴線!”,尋找痴線既第一炮,究竟小弟有咩得着呢?


平常心境

開始分享之前,例排又要吹一段水,講吓試聽前心態,所謂平常心者,係不受以往經驗及偏好所影響,純粹以當下所得聽感,當下直接感知,當下欣賞享受為取向,盡量唔好因為預設條件過早下落評價!

其實來到呢種層次,基本上巳經唔會係技術問題,亦唔係單純夾唔夾,為做決擇而試聽!而係係過程中,體現到其中精粹,有所得着!一如小弟係尋找痴線中提到,揾唔揾到係一件事,享受過程先係重點!

對於試聽Titan呢類頂端線材,更加要抱住享受體驗心態,過早以取向判定,反而可能就係自己損失!咁當然,如果不幸中毒,代價就要自負!


試聽分享

首先要感謝有關店商及店長安排,讓小弟再一次同Titan交流!試聽過程大約係一個半鐘,先聽咗Titan-Ag,之後再聽 Titan-Au。點解無Titan-Ag+Au?因為係要特別訂製,所以無存貨無樣版試聽。小弟向店長確定,Titan-Ag+Au就係前兩者之間既效果,所以亦唔難預估。


分享會集中同第一次試聽,及同Z1R原廠線效果對比,當然亦會有小弟係意像層面既主觀評論。

試聽期間,出現一段小插曲,雖然小弟係有備而去,巳經自備2.5[->]4.4及2pins去MMCX轉頭。最終都係棋差一着,歷史重演!Z1R夾食MMCX線頭!聽完Titan-Ag想轉線聽Titan-Au,接線頭比較短身而光滑,幾經努力仍未能拔出,最終要店長用膠帶保護防磨花,再出動尖咀夾搞掂,聽完Titan-Au之後,又再來一次用力拔頭大行動!

Z1R個輸入座比較深,店長話配線時,要改用長身型號MMCX線頭。另一方面,如果最終造線,輸入端用直頭對手持流動係唔方便,小弟希望可以改用4.4L,可惜當前所知,未有4.4L線頭能入到Titan 10芯線。


係吹水期間,店長又不忘Sell吓嘢,建議升級去Pentaconn 4.4,似乎睇穿小弟如果真係造線就會升級。事實上,小弟更加希望延長線材長度,最少有1.3m,係考慮到手攜時減低拉扯機會。甚至去到1.5m,可以打3圈造個小蛇餅,覺得輸出效果會更理想!


返樸歸原

今次Titan聽感,先講概括性定調,用簡單八個字講完,“返樸歸原,濃厚澤潤”!小弟完全可以感受到Titan既獨特定位!

作為對比,小弟首先回顧返Titan第一次配合Cobalt + SE846既演繹,感覺到既質感非常實在,實在到好似有光澤既“肉地”,真到唔信係真既感覺,即係一種“生活存在”感!好明顯,係換上 Titan線材之後,Cobalt + SE846既變化,係可以用驚喜來形容!當時無入手Titan,係覺得時機未成熟!

Titan係鋼磚+Z1R既效果,又係完全另一回事。小弟首先感覺到既,係一份絕對既“厚淨密”!係深黑而有量場感既背景,比 Z1R原廠線效果仲要更黑更淨,如果話原廠線仲僅有微細既線粒噪感,去到Titan就係完全既淨場感!

再上一個層面,如果Z1R原廠線比出既係“淳厚”,咁 Titan就係“濃厚”,係簡單直接而無音染,係質上,仲要多咗一份澤潤!塑造出來音像有質有量,但係又唔似得Cobalt + SE846果種就快要“彈出來”既肉感,係自然耐聽得多!Titan 以銀材料為主體,出到澤潤音色而無“明刻”感,係超出小弟預期!

Titan比出既“濃厚澤潤”,相對於Z1R原廠線既“淳厚悠盈”(同時亦係“恬深淨密”),C兄係咪已經可以領會到小弟想表達既意涵?再講白d,前者係以“濃厚”為主導,係一份“返樸歸原”既基本架底,無多餘造作,內功深厚者是也!後者以“淳恬”交融為主導,創造獨特悅耳音色!完全係兩款味道!

無比較好難突出繹明,比較完又會覺得係蘋果同橙既故事,面對Titan比出既實力表現“濃厚澤潤”,小弟其實巳經陷入高危境地,只係表面冷靜好似遮蔽咗內心果團火!


內斂自若

繼續提升層次,話說歷時一個半鐘既品聽期間,Titan由始至終,出聲都無咩變化,或者應該話,變化並未能被小弟容易感知,說明出廠前既預先處理“煲線”有一定既效果。

其實小弟想講既係另一個層次,Titan始終都係比出一種“穩淨”氛圍。呢種“穩淨”感,本身帶有一份內歛既個性,進一步體現出 Titan自若本質!俗語既講法就係“定過抬油”!

係實際既表現上,如果Z1R原廠線係高動態,迅態可以接近臨界爆拆,咁Titan就有一份好強既張力連繫,流暢貫穿整體音場空間及各體音元,無嘢可以獨自越軌爆走!

C兄或者會問,小弟咁樣講法,Titan係咪無咩個性,得個悶字?好明顯唔係!小弟想表達既係一種“內斂自若”,豪無花巧,實力派出聲運走丹田氣!係一種絕對實力既氣場,唔係,應該更似係一份“王者氣度”!

綜合考量

Titan兩條線材之間既效果分別又如何呢?Titan-Ag係一種稍為向外擴張,亮麗些少既演繹,Titan-Au就相對含蓄,仲未完全放盡感覺。小弟對佢地既表現其實都有一定預期,以鋼磚 + Z1R組合當前聽感,似乎真係兩者之間取均衡會更合適。

事實上,官方對Titan-Au及Titan-Ag既標示,前者偏重中低頻,後者偏重高頻,唔難理解Titan-Ag+Au會有一定市場需求!除咗實際效果匹配上既需要,入手Titan線材亦可以算係一項投資,好自然同時亦希望有一定既普遍適用性!即係話呢,玩既同時,都係盡量唔好側得太偏,盡可能留些少彈性!

好明顯,如果今日要入手Titan,小弟既感性同理性都一致認定就係Titan-Ag+Au!


黑膠韻味

小弟後期先發現,原來Titan調音取向具黑膠唱碟韻味,引述其中說明:

調音的取向是極具黑膠唱碟的韻味,聲音非常有音樂感,具細節及還原度,中頻密度高,低頻彈性十足。

話說小弟出來威時巳經係數碼時代,對黑膠韻味基本上係零體驗!雖然小弟唔係黑膠玩家,印像中既黑膠韻味,會唔會應該就係“濃厚澤潤”?“濃厚”係主導?而且因為“極密”充滿磁性張力!

如果前文展述既效果就係有黑膠韻味,又係為“痴”黑膠韻味而來,就唔應該純粹以紙面上既技術性均衡及普遍適用性作為決擇準則,唔好就咁想,信自己對耳,試過先再講,一切係耳聽為實!


試聽小結

Titan線材好明顯係有自己既定位,天生就係要獨特不平凡!小弟話自己陷入危險境地,唔係因為Titan是否“痴線”,純粹係Titan完全與當前Z1R原廠線效果既非常差異,而且別樹一格,更加引起小弟希望同時擁有兩款唔同效果風格念頭!更何況黑膠韻味,本身就係一個經典,同小弟既“經典試聽大計!”,係合哂嘴形!

小弟極速完成Titan試聽口水文,表現非常理性,而且大義凜然,又話平常心境?又話唔好玩咁偏?之前又出文大大聲話要揾“痴線”,話明痴線就緊係鈎起條痴根非理性中毒!係咪自相矛盾?點樣自圓其說?

小弟自問自答,睇吓C兄滿唔滿意。首先,“痴線”者,係可遇不可求,唔係你想你揾就有!更重要係,小弟唔知道自己仲有無痴根可以被鈎!再講,平常心境,盡量唔好玩咁偏,同搵“痴線”其實係無衝突,而且應該係恆常守持!

再呼應返小弟開始時既問題,究竟試聽Titan小弟有咩得着呢?睇口水文到呢個位,C兄大概知道,小弟覺得自己唔係揾“痴線”,其實係揾緊fun樂趣!

2021年5月3日星期一

經典試聽大計!我的痴線!

個人流動系統組合,三劍俠包括咗DAP,耳機及耳機線,經過一輪試聽比評之後,已經確定咗前兩者,即係iBasso DX220 Max + Sony IER-Z1R。基本格局已定,小弟亦滿意當前所得效果,事實上,亦係小弟聽過最好,可以達到懷疑人生既效果!

但係,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!雖然對原廠跟Z1R既耳機線相當滿意,小弟保持開放心態,有個心結疑問,會唔會有一條耳機線,比Z1R原廠線更匹配小弟呢個流動組合?!如果有呢條線,即係可以明顯地,再進一步提升最終既輸出效果,甚至讓小弟懷疑完人生之後,要再懷疑多一次人生,必定就係一條“痴線”!


尋找痴線

小弟就係咁樣,產生咗尋找痴線念頭,唔保證一定搵到,但係必定享受期中過程!呢篇口水文將會分享小弟用鋼鐵組合,鋼磚+Z1R,試聽各款候選名線既效果,C兄一定要追睇唔好錯過!

又或者C兄有私線,想夾一夾小弟既鋼鐵系統,挑戰吓小弟耳感,聽吓小弟口水評論,歡迎借線比小弟試聽,請電郵小弟留下聯絡方法。


候選線材

小弟做咗些少功課,列咗幾條候選線材(C兄有冇好介紹?)希望可以安排到逐一試聽,排名不分先後:

- Eletech Iliad

- PLUSSOUND Tri-Hybrid

- Crystal Cable Dream Duet

- Titan-Au/ Titan-Ag/ Titan-Ag+Au

  Titan-Au/ Titan-Ag 王者氣度

  Titan-Au/ Titan-Ag 試聽初感

- Gold 32 (ALO Audio Gold 16 x 2)

- TAKUMI II

待續.......

2021年5月2日星期日

Sony IER-M9 & IER-M7 試聽分享

小弟近期對IEM入耳式耳機好有興趣,特別係Sony香港佢地個試聽室唔錯,地點交通方便,小弟都唔客氣,一有時間都會去試聽一下唔同產品。繼Sony Just ear之後,小弟想聽埋Sony IER-M9 及 IER-M7,佢地都係有一定市場代表性產品,加埋自己既IER-Z1R,小弟就有齊試聽Sony出名IEM耳機體驗。



舞台監聽

正式試聽分享之前,先來一章開胃口水文。小弟先去官網索料,摸一摸M9同M7個底,了解一下佢地係咩料。原來佢地都係以舞台監聽做定位,歌者透過舞台監聽耳機,聽到既現場音效,混合咗所有樂器聲音,然後對自己既聲音進行調整,達到平衡重現效果。

M9係M7高階版,前者係一個5路 5 動鐵系統,多咗一個額外高音單元,能夠更圓滑細膩重現高頻,後者係一個 4 路 4 動鐵系統,同樣能夠勝任,特別係對中頻人聲,及其他重要要求。

根據官方既介紹,雖然呢類耳機係用於監聽,但亦適合於聆聽,係一石二鳥咁話!透過舞台監聽耳機,音樂表演,例如流行音樂、搖滾同爵士樂,聽者能夠感受到律動同複雜精細表現,例如餘音同呼吸細節。

簡單講,小弟作為一個聽者,評價佢地既重點,就係還原現場感既能力,能夠捕捉其中氛圍,音樂感,爆發力衝擊感及歌者感性演繹。


務實專業

M9同M7第一印像就咁睇樣,黑色低調簡約無咩花巧,似乎係為揾食打真軍設計,係務實型,有一陣Pro味!如果話 Just ear,Z1R係土豪,玩家同敗家仔級耳機,咁M9同M7就係中產級耳機。

價位方面,其中M9市場價接近7K,M7就比較親民得多,係M9半價唔使4K。其實小弟對M7更有興趣,因為佢同小弟隻Shure SE846係係同一個價位水平,可以作直接比較。至於M9值唔值得係M7既倍價,真係要聽過先知!


試聽分享

正式分享之前,要先出一段圓場文,小弟唔係以專業舞台監聽角度評價M9同M7,與專業要求效果毫無關係!小弟純粹係作為一個普通聆聽者去感受佢地既演繹,並忠於自己既分享,只能作為參考,C兄應該自己耳聽為實!


價位真理

試聽係用黑磚NW-WM1A出4.4推M9及M7。小弟首先做兩者之間對比,好明顯,M9既效果係“全方位”將M7比下去!依小弟既聽感,所有既技術性效果,唔使講嘢M9贏哂,M7效果相對“啞暗”!M9比到一個小弟標準既“欣賞”級別演繹,M7就只能算係基本合格既“舒服”效果!M9完全係另一個階層,難怪價位相對M7有一段明顯距離,的確係無死錯人!

本來小弟對M7係比較有興趣,但係聽過之後,覺得不過如是!一方面,唔係好聽到Sony既獨特音色!另一方面,又唔屬於係直白類型!有些少兩頭唔到岸,唔咸唔淡咁,係定位危機!老實講,就算係出文時,減咗價唔使4K,如果小弟要買新耳機,都係唔會考慮M7!要“均衡直白”,小弟會選SE846,要真正聽到Sony“淳厚”味道,不如忍一陣蓄多些少彈藥直接上M9!M9既效果如何?同Z1R及Sennheiser IE 900對比又如何?


淳厚經典

M9既效果,就係典型Sony果陣食味,有巨大空間感及音場,亦有被包圍置身其中感覺,中低音效果特出而且富有音樂感及分離度,高頻就有些少空洞感。

整體輸出既淨質量理想,不過同Z1R及IE 900 效果比仲有些少距離。係動態,主體塑造,細膩度,層次感方面算係有交代,但未達到Z1R既“超動氣量”及“無限細膩”級數,效果亦係偏向“淳厚”味道,恬味未有充分體現,唔算得上係“淳恬交融”既效果。


試聽小結

M9同黑磚係官方原配,但係好明顯,有效果係Z1R有而M9無,Z1R始終都係名符其實係更高層次既“味王”!如果受唔住Z1R既重大體腔,或出現唔貼耳既配戴及MMCX換線煩惱,鍾意Sony味道既話,就唔好考慮IE 900,M9係唔錯選擇,M9同黑磚一套出文時價位大概係1.4W,都算係物有所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