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包含「NW-WM1Z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NW-WM1Z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21年5月2日星期日

Sony IER-M9 & IER-M7 試聽分享

小弟近期對IEM入耳式耳機好有興趣,特別係Sony香港佢地個試聽室唔錯,地點交通方便,小弟都唔客氣,一有時間都會去試聽一下唔同產品。繼Sony Just ear之後,小弟想聽埋Sony IER-M9 及 IER-M7,佢地都係有一定市場代表性產品,加埋自己既IER-Z1R,小弟就有齊試聽Sony出名IEM耳機體驗。



舞台監聽

正式試聽分享之前,先來一章開胃口水文。小弟先去官網索料,摸一摸M9同M7個底,了解一下佢地係咩料。原來佢地都係以舞台監聽做定位,歌者透過舞台監聽耳機,聽到既現場音效,混合咗所有樂器聲音,然後對自己既聲音進行調整,達到平衡重現效果。

M9係M7高階版,前者係一個5路 5 動鐵系統,多咗一個額外高音單元,能夠更圓滑細膩重現高頻,後者係一個 4 路 4 動鐵系統,同樣能夠勝任,特別係對中頻人聲,及其他重要要求。

根據官方既介紹,雖然呢類耳機係用於監聽,但亦適合於聆聽,係一石二鳥咁話!透過舞台監聽耳機,音樂表演,例如流行音樂、搖滾同爵士樂,聽者能夠感受到律動同複雜精細表現,例如餘音同呼吸細節。

簡單講,小弟作為一個聽者,評價佢地既重點,就係還原現場感既能力,能夠捕捉其中氛圍,音樂感,爆發力衝擊感及歌者感性演繹。


務實專業

M9同M7第一印像就咁睇樣,黑色低調簡約無咩花巧,似乎係為揾食打真軍設計,係務實型,有一陣Pro味!如果話 Just ear,Z1R係土豪,玩家同敗家仔級耳機,咁M9同M7就係中產級耳機。

價位方面,其中M9市場價接近7K,M7就比較親民得多,係M9半價唔使4K。其實小弟對M7更有興趣,因為佢同小弟隻Shure SE846係係同一個價位水平,可以作直接比較。至於M9值唔值得係M7既倍價,真係要聽過先知!


試聽分享

正式分享之前,要先出一段圓場文,小弟唔係以專業舞台監聽角度評價M9同M7,與專業要求效果毫無關係!小弟純粹係作為一個普通聆聽者去感受佢地既演繹,並忠於自己既分享,只能作為參考,C兄應該自己耳聽為實!


價位真理

試聽係用黑磚NW-WM1A出4.4推M9及M7。小弟首先做兩者之間對比,好明顯,M9既效果係“全方位”將M7比下去!依小弟既聽感,所有既技術性效果,唔使講嘢M9贏哂,M7效果相對“啞暗”!M9比到一個小弟標準既“欣賞”級別演繹,M7就只能算係基本合格既“舒服”效果!M9完全係另一個階層,難怪價位相對M7有一段明顯距離,的確係無死錯人!

本來小弟對M7係比較有興趣,但係聽過之後,覺得不過如是!一方面,唔係好聽到Sony既獨特音色!另一方面,又唔屬於係直白類型!有些少兩頭唔到岸,唔咸唔淡咁,係定位危機!老實講,就算係出文時,減咗價唔使4K,如果小弟要買新耳機,都係唔會考慮M7!要“均衡直白”,小弟會選SE846,要真正聽到Sony“淳厚”味道,不如忍一陣蓄多些少彈藥直接上M9!M9既效果如何?同Z1R及Sennheiser IE 900對比又如何?


淳厚經典

M9既效果,就係典型Sony果陣食味,有巨大空間感及音場,亦有被包圍置身其中感覺,中低音效果特出而且富有音樂感及分離度,高頻就有些少空洞感。

整體輸出既淨質量理想,不過同Z1R及IE 900 效果比仲有些少距離。係動態,主體塑造,細膩度,層次感方面算係有交代,但未達到Z1R既“超動氣量”及“無限細膩”級數,效果亦係偏向“淳厚”味道,恬味未有充分體現,唔算得上係“淳恬交融”既效果。


試聽小結

M9同黑磚係官方原配,但係好明顯,有效果係Z1R有而M9無,Z1R始終都係名符其實係更高層次既“味王”!如果受唔住Z1R既重大體腔,或出現唔貼耳既配戴及MMCX換線煩惱,鍾意Sony味道既話,就唔好考慮IE 900,M9係唔錯選擇,M9同黑磚一套出文時價位大概係1.4W,都算係物有所值。

2021年4月11日星期日

Sony Just ear for Hong Kong - XJE - MH / HK

Sony Just ear竟然出香港版咁有誠意,即時吸引小弟眼球,話2021年4月頭開始接受訂製,價位係2W,買唔買係一件事,一定要試聽咗先!

小弟心裏面已經即時產生同Sony IER-Z1R比較念頭,特別係用金磚Sony NW-WM1Z,及鋼磚iBasso DX220 Max推動時效果異同!未聽先睇官文止渴Sony Just ear FAQ


香港福利

試聽之前,小弟又例排來一段馬後砲,遲來的口水文。話說Just ear都出咗一段時間,以Just ear Monitor為例,大約高出Z1R價位40%(Z1R最近跌價明顯,係咪入手良機?) ,小弟大半年前機緣巧合入手Z1R,當時並未一併試聽Just ear,其實係有些少急進未盡完滿!

今次Just ear出香港版,小弟心生疑問,一定係有咩特別搞作?點可以錯過唔試聽吓?係咪一如官方介紹,Sony回饋派福利益香港燒友?Just ear售價可能反映一定事實,香港,WM1及ZX507幾個調音版本都係同價,相比另外既Monitor,Listening及Club Sound售價高出接近20%。引用一段官文,有關香港版描述如下比C兄參考:

“為香港樂迷研製的專屬調音。人聲清晰而潤澤,音場寬闊,中低頻磁性厚實且量感充足。聲音還原度和辨識度均效果出色,適合聆聽古典音樂和樂隊演奏等曲風。耳機金色面板上特別印有 “Just ear for HK”, 每對耳機更附有松尾伴大親筆簽名的記念咭一張,別具收藏價值。”

要品嚐Just ear,肉金就一定係唔少得啦!錢始終係要來賺的!耳機身有“Just ear for HK”刻印及送作者親筆簽名咭,都算係補足一下個人虛榮心!點都好,有多一款揀,總係好事!

問題!Just ear作者點解可以咁肯定香港燒友既品味?


絕對品質

Just ear係一圈一鐵混合結構,其中既13.5mm動圈單元負責低音,中高音就由另一個動鐵單元輸出,內部仲有特別獨立導管優化設計,機身背後有六個氣孔,釋放單元背波,正面有一個細小開口,將聲音傳到耳道。Just ear同Z1R比較真係不遑多樣,執着求精之作!

係出文時,小弟仍然未搵到Just ear既訊源輸入及音頻響應技術性參數,但係無阻小弟對Just ear品質既信心。就當前所知,Just ear效果係修身有線條,無咩油脂一類,適合配搭豐鬆,厚寬同有力量感既輸入,用金磚同鋼磚推應該係唔會差得去邊!


同門相爭

不過老實講,小弟入手Just ear既機會其實唔大,係當前未試聽過既情況下,完全未有入手意慾!因為已經有咗Z1R,而且感覺越聽越有,戴用幾個月之後,之前Z1R耳機體腔因為重大及耳套唔貼鬆脫情況已經大有改善!Z1R配鋼磚iBasso DX220 Max,亦係小弟聽過當前效果最好既組合!

雖然網上有評文話,Just ear同Z1R兩者互有不可取替特點,兩者兼有係無衝突既!(典型打手,時務俊傑金句?)當然前者強項係CM,貼耳隔音效果係無容置疑,聽講唔用3D印,係人工打造!仲有多種特色調音選擇。後者就係Sony Signature力作,經典獨特韻味之選!


不設預期

要使小弟入手,Just ear肯定要有大超預期既表現同驚喜,達到再一次使小弟懷疑人生既水準!因為聽過Z1R之後,條起跑線已經推前咗好多!小弟對試聽效果保持開放心態,但唔抱太大期望,主要係還之前入手Z1R時無做對比試聽既補漏!

話又要分兩頭講,世事無絕對,Z1R小弟都係因為剎時中毒入手,Just ear又可唔可以讓小弟一聽難忘,要留住佢呢?另外,唔聽過又邊有咁多聯想,咁多口水分享!買唔買反而係其次,有時間試聽經典產品,對個人品聽體驗水平提升,一定有所得益!


調音決擇

實際試聽方面,小弟會主力聽香港版及Monitor,就算聽完真係唔肯放手,極大可能都係帶隻Monitor返屋企,盡量取其均衡百搭通用效果,除非香港版效果真係魅力逼人,拍得上Z1R既Signature獨特韻味!最後結果會係點?係空手而回?Just ear Monitor?香港版?


未聽先判

雖然小弟對試聽效果無抱太大期望,係試聽之前,內心仍然有未聽先判念頭,C兄睇完先再評論合唔合理!咁要判d咩呢?當然又係老問題,性價比!值唔值!

小弟先嚐試以音頻輸出效果作為唯一標準,其他靚唔靚仔,舒唔舒服就暫時放埋一邊。 Just ear同Z1R,兩者都係Sony IEM既頂端科技產品,就先假定佢地內在單元組合既基本輸出質量相約(亦先唔好講啱唔啱口味),咁決定勝負者,就係Just ear既獨賣CM設計!

CM設計可以進一步提升耳機最終輸出效果,已經係無容置疑!係基本輸出質量上,應該可以再提升一個大級別(可以好明顯聽得出果種)。係Just ear同Z1R對比既情況,問題就簡化成,額外付出既差價,係唔係值得從Just ear CM設計得到提升一個大級別最終輸出效果?

以Just ear Monitor為例,索價高出Z1R近40%!高出40%差價入手Just ear,期待一個大級別效果提升!對小弟來講,就係要試聽完,有再一次懷疑人生既震撼!絕對係有難度!

如果小弟咁唔好彩又中毒,Just ear可以比出咁樣程度既驚喜,咁加埋其他方面,外觀手感,特別係配戴舒適度,還可以過關,算得上係物有所值!


初試啼聲

出圖時試聽Just ear中,用鋼磚推出4.4,先聽Monitor...... 死啦,死啦,果然有料到!跟住試聽香港版...... 原來係咁!最後Monitor 聽咗30分鐘,香港版聽咗唔夠10分鐘,已經有咗結論 ...... 試聽總共唔夠1個鐘,不過得到訊息量大,亦已經達到補回漏聽Just ear目的。最終空手而回,小弟逃過一劫!


二度刺探


又過咗幾日,話說小弟之前冒住中毒既危險,首度刺探毒梟前線基地,竊得Monitor及香港版情報,發現Just ear的確係有一定毒性!好彩小弟無中劇毒,可以全身而退!雖然巳經掌控初步局勢,但係所得情報仍然未夠全面,唔可以做解毒決擇!

小弟忍唔住,最終深入虎穴,今日直搗毒梟Sony大本營,突擊刺探一次過偷埋Listening及Club Sound數據!小弟準備重新組織試聽分享,分三部份,先講整體概念感受,香港版及Club Sound一組,Monitor及Listening另一組,分成兩組作毒性報告!


耳聽為實

係分享聽感之前,要再出一段圓場文。試聽Just ear時間短暫,未能完全體會其性能,而且公模樣品機與造模機效果亦有明顯距離,再加上小弟用巳經開咗聲既Z1R做對比,其實對Just ear係唔公平!小弟既品評只能算係淺薄體驗,同時亦受限於鋼磚推動下既配對效果,仍至小弟自己個人品味偏執影響!C兄應該耳聽為實,自行試聽信自己對耳!


似曾相識

來到正式分享,小弟又要先讚吓自己英明神武,試聽咗Monitor先摸咗個大底,之後再聽香港及其他版本。前者係聽淨音質,後者係聽味道演繹!不但容易對比而且省時間!

雖然今次主要係品評音質音色,都想用些少口水講吓Just ear賣相同手感!係造形方面,金色圓面配透明機身對比強烈醒目,雖然小弟本身鍾愛Z1R一體式金屬外殼色澤重量質感,Just ear膠得來都係幾有自己形格唔覺cheap,同樣係大體腔,但輕盈得多!

試聽公模版配戴時穩定,隔音亦相當唔錯。Just ear非常明亮,比Z1R更加亮!感覺亦容易推動!雖然鋼磚出名大力,小弟一開始就用低增益輸出,都已經咁響亮,有些少超出預期。至於音色方面,小弟分兩次分別試聽咗Monitor,香港版,Listening及 Club Sound。除咗 Monitor係比較中性,其實Just ear各個版本之間,同Z1R有一種“同源”本底色彩,都係傾向暖和既一種“琥珀”色背景氛圍,所以試聽時,係有一種似曾相識感覺。


食味調音

好啦,終於到咗戲肉,先講咗Just ear香港版及 Club Sound試聽效果。話說好彩小弟係先聽咗Monitor,事先知道Just ear係有料到,完全唔會懷疑耳機質量,點解咁講?好明顯,香港版及 Club Sound調音完全係“唔夾”鋼磚!

小弟聽到既香港版效果,背景完全係比一層“厚實沉鈍”低音包圍,好似係主菜下面鋪咗一大塊“厚切豬扒”咁既聲,非常礙耳!睇來,香港版調音真係比較重口味。小弟收到風有關香港版其他聽感既評論,話佢其實係Club Sound既“更濃味”版本,特別係低音方面!

至於Club Sound,小弟試聽既感受佢都係強化咗低音部份!所不同者,香港版比較均稱,Club Sound更突出重低音線條,有d似葫蘆狀效果!兩者同Monitor對比,係兩碼子事,完全體會到調音既威力,唔知就以為係試聽緊兩隻唔同品牌耳機!

小弟感覺兩者都“唔夾”鋼磚,其實係完全可以理解!對於呢種“食味”既調音,搭配效果會非常分明,一係Like!一係就唔Like!無咩灰色位!最慘係小弟未聽到有類似Z1R既“淳厚悠盈”效果,未能好似小弟試聽Z1R咁,即時勾起小弟情慾,流哂鼻血做錯事!

另一方面Demo機感覺亦係未開聲,唔排除聽一排之後,及最終既定製成品機,效果可能更好!不過,現實係殘酷既!“唔夾”係死症!香港版同 Club Sound小弟都係聽未夠10分鐘就收場!唔使咁快就判佢死刑,好戲仲係後文,有專題章節進一步評論Just ear!C兄繼續追睇小弟口水文,保證有所得着!


直白明刻

呢一章小弟繼續分享Monitor同Listening聽感!首先,的確係名符其實,Monitor一如其名,係“技術均衡”耳機,拍得住小弟聽過既STAX靜電大耳牛效果,出聲非常平坦,完全無暗角,好似係機械式“直白”輸出,分析力要比Z1R高上至少一個大台階,鉅細無遺,明刻線條!好醜都聽得一清二楚,非常適合用作監聽(debug?! ) 。

Monitor呢種“直白明刻”特性,好似帶住人遊山玩水,專注力經常被吸引到細節,唔容易抽離感受整體氣氛!緣身山中,不見盧山!小弟個人甚至覺得有些少過度“線粒化”,有煩迫感覺,Monitor既效果唔算得係耐聽!


均稱漫美

小弟口水文列排越後越毒,C兄追小弟口水文來到呢個位,必定會有所回報唔會失望!跟住就係全文高潮,小弟會分享Listening既聽感,係小弟試聽時間最長既Just ear型號。

Listening特性如何?同Z1R相比,有咩長短?又可以說服感動小弟到咩程度?!

首先,小弟想講既係,Listening感覺上似係一個Monitor既“柔化”版,係提升咗“淳厚”味道之餘,有着非常均稱既響應效果,基本上亦係一個“直白”輸出,分析力同樣係一流,所不同者,係耐聽舒服好多既演繹!

小弟咁樣講,其實巳經係中咗毒,不過又未去到要即時毒發,亂性做錯事既程度!點解?因為Listening非常簡單,簡單到就係一份四平八穩,純粹既“均稱漫美”!用俗既講法,就係話唔夠Sexy,未盡感性!所以呢,小弟仍然可以保持理性聽住Listening。

體現係技術性方面,Z1R好明顯係氣勁及微動態方面要勝一籌(淳厚悠盈,膽味!),背景亦要更黑,“淳”同“恬”相互交織係充滿張力既空間,音樂感及音像更有一體連貫性!唔難理解,首先係設計調音理念上既不同,Z1R係食味,Listening係守均。另一方面Z1R已開聲,Listening只係Demo機,未開聲,亦未造成模機,Listening效果未達頂峰!

雖然Listening有厚度有立體感,來得規矩均稱,好似係同一個平面主軸上既舞動,相對Z1R就係圓滑着重形體曲面塑造!你話啦,一個相對係飛機場,一個有前有後,聽邊個會流鼻血?!

當然,小弟既講法,係相對於Z1R既效果!用更形象化既比喻,如果Listening係“均稱”,咁Z1R係“圓滑”!如果Listening係“漫美”,咁Z1R就係“鮮活”!

講到進一步既意像層次,Z1R已達到小弟“一體臨場”要求,係感性均衡,同時意味住亦係技術均衡。Listening當前聽感比到小弟既,係耐聽既技術均衡效果“均稱漫美”,達到小弟標準既“欣賞”級別!


Je香港

三度刺探中 ...... 小弟今次再探Sony大本營,係抱住完全唔同既心態。首先,經過之前兩次刺探之後,對 Just ear既定位已經有咗基本確認,再探係唔會即時出意外中毒,使小弟失去理性大出血,所以完全無壓力!

既然唔會有意外驚喜,又再去試,係咩得閒無嘢做?當然唔係,其實完全係基於小弟覺得一份應有既自尊自重及敬意!係咪中咗毒自己唔知,講到咁大?小弟呢篇口水文真係仲差咗一個交待,一個對Just ear香港版(Je香港)既明確評論!

Just ear特別出香港版耳機,其實真係比足香港面,小弟身為愛國愛港既中國香港人,應該要有咁樣既一份自尊自重,用心出文,回答番Just ear作者,表示敬意!哪哪!完全無政治因素,各位C兄唔做得上綱上線,將小弟呢篇力作既口水文政治化!

好啦,又回到口水圖文,C兄睇圖就知小弟今次再探,係選咗香港版同Listening作進一步效果對比,及與Z1R異同,目的係想突出香港版特點,高潮一浪接一浪!等睇小弟之後口水文!


明麗淳厚

首先,Je香港小弟前後聽過兩次,第一次係大街鋪,第二次係Sony大本營。兩次既聽感有明顯差別,係開聲時間長短既唔同,之前被一層沉鈍低音包圍,之後已經有放鬆咗既“淳厚”味道!

小弟就用“淳厚”作為切入點,進一步評論Je香港。呢種“淳厚”味,小弟之前亦提過,係似曾相識,似乎係 Sony音色既一種代表性“琥珀”色氛圍。Je香港可以將佢想像成係Listening既“淳化”版,有着同Listening相似既底架,同樣係非常均寬既演繹。

所不同者,Je香港係整體性強化咗“淳厚”味道,Listening係相對中和既“漫美”演繹。如果用概念化既講法去形容,相對於Monitor既“直白明刻”, Listening既“均稱漫美”,咁Je香港就係“明麗淳厚”!小弟發現,佢地既效果,其實都係一脈相承!C兄如果好似小弟咁,順住聽哂Monitor,Listening及Je香港,應該會有同感!

講完Je香港同Listening既比較,有咗基底概念之後,再同Z1R對照就更精彩!小弟覺得Je香港既音色其實係最接近Z1R!唔用心就咁輕聽,仲以為係同一耳機輸出!其實兩者係有非常分別!亦係呢種決定性既分別,使小弟作出決擇!點解小弟聽Just ear無事,一聽Z1R就唔肯放手要帶返屋企 ......


高手過招


所謂高手過招,本來應該係點到即止,不過對於小弟來講,對Just ear既評論,將會係近乎苛刻,甚至係鷄蛋裏挑骨頭!小弟以Z1R及鋼磚作為日常流動組合,就知道小弟係有執着之人,對於Just ear同Z1R呢類頂端產品,唔執着唔苛刻,即係唔比面!無誠意!

無比較就無痛苦,但係同樣會係無進步! 正如前文提及,面對小弟當前呢個當打,可以使小弟舞動身體,打冷震及落淚既鋼鐵組合Sony IER-Z1R + iBass 220 Max(另文:iBasso DX220 Max 第一章: 鋼磚傳奇),Just ear要讓小弟懷疑人生,絕對係有難度!跟住既口水文,C兄要有心理準備,如果覺得唔啱聽,或者想聽順耳評論,就唔好浪費時間繼續追睇小弟口水文啦!


蛋裏挑骨

睇完小弟自我抽水之後,就係高潮內文。小弟先由最基本音質講起,最後先開估關鍵決定性選擇因素。

首先,Je香港比小弟既第一印象,係非常亮麗耳機,鋼磚用中度增益輸出推動Je香港既效果,比用高度增益推動下既Z1R更亮!Je香港既亮麗,係一種坦寬式既亮,來得有規矩均齊發亮。相對來講,Z1R暗位既處理就討好得多,感覺上應黑就黑,應亮就亮,應爆就爆!

事實上,Je香港既背景只能算係靜,未去到黑既程度!係音場方面,係一個均寬既矩形巨大空間,有些微前傾,空間音原有分離度,感覺雖然唔鬆散,但以粒線條為主構。相對Z1R係同心圓更有深度,有置身其中“臨場在位”感覺,Z1R相對淨密,以細膩曲面為主構。


淳厚悠盈

再上升一個層面,講返“淳厚”,Je香港雖然形色類似Z1R,但係神韻各異。小弟以“明麗淳厚”比喻 Je香港,以“淳厚悠盈”比喻Z1R,已經可以睇出其中細節。正如前文講到,Je香港係一種規矩坦寬既“淳厚”效果,俗既講法就係比較納悶既演繹,相對Z1R就充滿咗動能,比出既效果係非常活潑!


恬深淨密

非常重要既另一方面,“淳厚”係唔可能獨立呈現,必須有對比,好似同時要有陰陽先可能相生,孤陽獨陰都係死性。所以“淳厚”對應既就係“恬深”,“悠盈”對應既就係“淨密”!雖然小弟成日話Z1R有“淳厚悠盈”,只係講咗上聯,其實同時意味住,有同等分量既“恬深淨密”,係背後發揮作用,而且係相互交融!小弟想點出,Je香港係“恬深淨密”方面,相對上就係一個“蛋裏挑骨”弱項!


超動無限

上文小弟評論咗好多Je香港特性,同系型號耳機及Z1R對比,其實都唔係感動小弟既關鍵所在!Just ear成模開聲之後,小弟絕對唔會懷疑大部份上述既聽感效果,都會有唔同程度既增强! 可惜,係小弟既感性領域內,Just ear似乎無法超越Z1R!因為涉及兩者背後最根本既音頻單元設計及性能!

Z1R贏得小弟既真正關鍵:

一份“超動”量既速度,剎那生出“鮮活”;
一種“無限”級既細膩,塑造成就“感性”!


再說Z1R

用些少篇幅講吓小弟隻Z1R,係出文時巳經入手超過4個月,出聲亦肯定已經有幾百個鐘,對Z1R小弟只能話係又愛又恨!(另文:Sony IER-Z1R 經典信使)愛者係佢獨特既音質效果,一開始好似低頻過轟,而家就係“超動”,快而悠盈,深而不沉,質而不重,“鮮活”!另一方面,鋼磚用高增益推Z1R,越聽越有,而家就係“無限”,完全體現中高頻既延展性,細膩塑造“感性”!所恨者,直到今日,Z1R有時仍然會有鬆離,唔穩唔貼耳感覺!


最終演繹

四度刺探中 ..... 又探?小弟想入手Just ear? 非也!想入手金磚?非也!完全係一份執着,係要了悟一切既執着!又再等睇小弟口水文!

小弟係試聽小結之前,再聽Je香港及 Listening,今次係配返Sony自家既金磚,試聽呢個組合,有一定義意,可以理解為Just ear選擇自我呈現既最終演繹,亦係小弟要完成對Just ear整個意像既最後一塊砌圖!而且,小弟同時對金磚亦有更明確既判斷!

試聽Just ear配金磚(高增益輸出)所得到既效果,同配鋼磚效果係一個鮮明對比,一如小弟預期,Just ear出聲既亮麗程度有所收斂,相對鋼磚推時既均亮感,金磚既演繹明暗對比比較自然,“恬深淨密”亦得到更多既體現。

雖然小弟係比較喜歡Just ear配金磚既效果,但係,想提出一個現象,無論係配金磚鋼磚,係優良淨音質輸出推動下,Just ear似乎都係有一份細微粒糙感(希望係因為未煲熟),空間背景未夠黑淨,音像面線條未夠順滑細膩,用高增益推動時,會更明顯,咁當然,亦係相對Z1R既比較! 


再說金磚

Just ear既聽感暫時告一段落,小弟想用些少篇幅再講吓金磚體驗。經過之前幾次及今次試聽(參看另文:Sony NW-WM1Z 試聽初感iBasso DX220 Max 第十二章: 雙磚對決 ),小弟完全可以確定金磚有一種音框設定限制,一切走唔出呢個框框,好處係好似攝影控制曝光率唔會過度,聽者會感覺到保持咗一定距離,變成真係一個獨立既聽者。

小弟想表達既意思係,呢種限制,本身會削弱聽者投入感,有分隔聽者作用,有礙聽者達到置身其中體驗。小弟期望既終極效果“一體臨場”,要求聽者主觀融入,不再只係一個獨立聽者,達到忘我境界,似乎不太可能係金磚既演繹上實現。


最後驚喜

五度刺探中 ..... 最後的驚喜到來!補上意像最後一塊砌圖頂端既缺角位!小弟五探Just ear總算係值得!但係 ...... 同時出現咗中毒危機!小弟可唔可以把持得住呢?!繼續等睇小弟口水文!


JeWM1

原來,今次小弟最後試聽既係WM1版調音(JeWM1),專配Sony自家既金磚同黑磚。小弟話刺探既效果,係最後既驚喜,究竟驚喜到咩程度?!簡單講,如果未擁有Z1R,未聽過Z1R,小弟今次就會即時毒發!乖乖交肉金,同佢贖身,要帶JeWM1返屋企!

真係好危險!好危險!話說小弟係毫無戒心同壓力之下,希望好頭好尾,最後試聽埋JeWM1,點知差d就出事!直頭就係大驚嚇!究竟小弟聽到咩,要用驚嚇來形容?覺得JeWM1配上金磚係聽過所有Just ear既最好效果?當然唔止咁簡單!


一體臨場

如果之前Just ear既幾次試聽係好似醉酒駕駛,左右兩頭片彎成日踩線,咁JeWM1就係上左大直路,非常穩定,一路順風!小弟感受到同 JeWM1生成既效果之間係零距離!咁講係好有意味,C兄捉唔捉到小弟真正意思?

無錯!JeWM1 + 金磚,小弟聽咗幾分鐘之後,就確定係一個小弟追求既“一體臨場”效果!你話點可以唔驚喜!咁樣都未算,小弟驚喜未定之餘,之後將 JeWM1接過去鋼磚,結果?就係驚嚇!JeWM1+鋼磚,又係一個“一體臨場”!

Just ear竟然最後先來咁樣玩嘢,試聽效果咁美好,當時小弟既心情真係好矛盾,理智巳經接近崩塌邊沿。小弟確定JeWM1係“一體臨場”,仲要打孖上,連Z1R都做唔到同時係金磚同鋼磚,達到“一體臨場”!背後就意味咗多重意義,同時亦係肯定咗Just ear既實力!


市場客觀

繼續之前,小弟要先打倒作日的我,為金磚平反。係合適匹配條件之下,金磚係可以打破框框,比出小弟要求既“一體臨場”。但係,匹配呢家嘢就唔易玩,有時甚至要撞彩!Z1R接上金磚未能好似 JeWM1 達成“一體臨場”,亦有音框現像,只能推斷Z1R同金磚唔算得上係最佳拍擋,唔似得JeWM1係針對性既調音!另一方面,亦好大機會係Z1R大食,金磚力有不及,未能完全發揮Z1R性能!

既然JeWM1巳經盡訴心中情,小弟都唔敢待慢,一於出埋個終極評論!小弟要講既係,JeWM1 + 金磚組合,係Sony要呈現出來既“客觀”市場效果,小弟一聽就覺得係一直追求既“一體臨場”,呢個現像唔係偶然!原來小弟既“一體臨場”感性均衡,並非純然主觀,係有一定客觀性!換句話說,小弟既耳感其實係有一定普遍性,唔係頑執偏聽一類,小弟要先自我賀喜一下!


既瑜何亮

小弟呢篇口水文,做戲都無咁曲折離奇,肯定成為傳奇!Just ear同Z1R係咪周瑜同朱葛亮生克關係?!

JeWM1配金磚同鋼磚同時出到“一體臨場”,意味金磚同鋼磚有一定本源特性,好難唔會勾起陰謀論聯想,邊個抄邊個之嫌?!不過小弟想提出,小弟係自己既鋼磚做咗些少音質調節(另文: iBasso DX220 Max 第九章: 絕對音質),C兄如果就咁將JeWM1 或 Z1R接上鋼磚,效果必定同小弟當前既組合唔會完全一樣。

既然小弟已經確定JeWM1係“一體臨場”,就說明同Z1R效果係一種“等價”關係,已經唔再有高下之分,小弟係一樣咁感動!事實上,兩者輸出既“一體臨場”意像效果,小弟都會用“鮮活感性,淳恬交融”來描劃,係感性既均衡,係淳(涵蓋厚,悠,盈)與恬(涵蓋深,淨,密)既均衡,同時亦係技術性既均衡!


魔鬼細節

JeWM1同Z1R既“一體臨場”佢地之間有咩不同?魔鬼當然係細節!係意像層面不分勝負,淳恬協調亦係無得挑剔,但仲可以執住比評個別技術特性!小弟特別想講兩者相對既強項,可以作為考慮因素。

先講JeWM1,係音色還原度,分析力,亮麗開陽感要勝一籌。Z1R係背景黑淨,密度,整體伸延度,穿透感,迅微動態,成像雕塑立體感要勝一籌。係呢個層面,小弟比較喜歡Z1R,音原多層次定位同步協調,雕塑細膩,“精凝通透”像質感,同時又可以有一體連貫音樂感!正如前文提到,呢一切都係基於Z1R擁有一種更基礎既性能“超動無限”作用!亦係贏得小弟既關鍵!


魚與熊掌

C兄或者會有疑惑,你講哂啦!又話都係“一體臨場”無分高下,而家又好似吹到Z1R贏JeWM1成條街,想點?小弟想一再強調,係意像層面的確已經達到極致,一旦離開咗“一體臨場”意像,就會產生分別心,專注力就會放咗係個別性能演繹上,自然產生次第高下分別!

咁當然,如果JeWM1成模之後,又煲鍊開埋聲,音質肯定要提升一大級!JeWM1同Z1R鹿死誰手,最後都係耳聽為實,聽過先知!又或者係魚與熊掌,各取所需!JeWM1同Z1R都唔會死錯人,完全就係個人既選擇!有無限彈藥C兄,甚至可以係兩者兼得!

事實上,以小弟當前對JeWM1所得聲感,好難想像擁有金磚同鋼磚C兄玩家,唔去試聽JeWM1配搭效果!啱唔啱聽唔係最重要!入唔入手更加要小心三思!但係,唔知無聽或者知道唔聽,就必定係錯過損失!


試聽小結

最後既小結,小弟用別開生面方式,嘗試回答幾個問題總括感想。

1. 咁JeWM1即係最好既Just ear耳機啦?

首先,沒有最好,係只有更好!當前小弟已擁有鋼磚系統,JeWM1所得既效果就係最合口味,如果小弟而家一定要選,當然就係JeWM1!!完全係一個夾唔夾問題!

小弟一開始都係一廂情願,將焦點放係 Monitor,之後又覺得Listening比較舒服,最終五次刺探,再三比較埋Je香港及JeWM1,先有結論!再一次說明,人地點Sell點講唔重要,自己點想亦唔真確,只有耳聽為實先係王道!

2. 從頭再選,Just ear還是Z1R?

要睇因緣場景,正如前文提到,如果兩款耳機都未聽過放係小弟面前,用金磚推,小弟好大機會就會選咗JeWM1,因為即時效果就係“一體臨場”!另一方面,Z1R唔係針對配金磚調音,又需要一段時間開聲,相對即時效果就無咩優勢!仲有,以Z1R個副體形體重,亦唔係所有人戴得起佢!一上耳試戴,就可能已經打消入手念頭!

3. 有無意向入手Just ear?

未有意向入手,最直接原因係,小弟未有無限彈藥!二來Z1R仍然係小弟聽過最滿意既效果!三來JeWM1同 Z1R比出既食味相似,都係一陣Sony獨家音染!小弟暫時無意同時擁有兩款近味耳機。

4. Just ear值唔值?

最難回答問題!因為比較相對同主觀,小弟只能用自己既角度提出感想。如果小弟今日要入手Just ear,必定就係JeWM1,價位係2W,同Je香港相同,比其他Monitor,Listening及Club Sound版要高出20%,比 Z1R當前價位(1W),更係要高出近一倍!

換句話講,即係一對JeWM1可以換兩對Z1R!即使JeWM1已經被小弟認定可以達到“一體臨場”終極效果,2W呢個價位,如果用Z1R性價作對比,明顯係偏貴!

小弟有一個期望,Sony如果有誠意,可以做一期優惠派福利益香港人,將JeWM1及Je香港價位調到同其他型號一致,大約係1.7W!小弟認為係比較合理,物有所值!功德無量!

2020年11月11日星期三

Sony IER-Z1R 經典信使

佢佢佢 ...... 真係一聽難忘!直情篤正小弟死穴!避得過Titan巨人,避唔過Sony IER-Z1R經典信使既誘惑!





話說小弟之前試聽完Titan線材,發現強勁效果同 Gold 32各有千秋,屬同一個級別水平之後,心生疑問,配上頂級線材,系統既效果係咪巳經到咗極限?似乎就係啦!線材已經唔係樽頸位!

小弟覺得配咗Gold 32或Titan後,樽頸位已經移咗去SE846果度!小弟好自然又想求證吓SE846同更高階經典耳機有幾大差距,今次選咗Sony IER-Z1R比試,本來只係想係咁而聽十零分鐘了咗個疑問,完全無想過會出血!點知一聽就成個鐘,仲要出咗事帶埋佢返屋企。Sony Signature同系列既金磚WM1Z同黑磚WM1A都未能說服到小弟,反而Z1R就成功俘虜咗小弟個心!


經典信使

雖然話SE846已經到咗極限,佢配上TAKUMI II及Gold 32之後,其實巳經好正好打得,同時可以比出小弟要求既“一體臨場”效果,小弟認為Cobalt及SE846呢一對組合既基本特性係“直白美麗”,作為日常品聽小弟其實再無咩要求!

Z1R之所以可以觸動小弟神經,勾起小弟條痴根,第一原因係因為佢靚仔!第二原因係因為佢有型!第三個原因係因為佢比出一種另類風格,呢種風格大概就係Sony Signature既一種體現。呢種係小弟之前係玩膽機Tube Rolling時得到既似曾相識經典體驗!無錯!就係膽味!

小弟既Z1R係配合Cobalt下既獨特效果,即使只係用原廠3.5線材,已經感受到係一個全面性既升級,用個更靚既形容詞,叫昇華!就初聽感受,小弟覺得呢個組合有好大進步空間,特別係,當再配上Gold 32之後,就成為CoG32Z1r (Cobalt + Gold 32 + Z1R),真係未聽先興奮!未聽先打冷震!


配戴初感

小弟遲來的開箱,就唔浪費口水係部件說明啦!只係想分享些少配戴及初聽體驗。首先,Z1R既設計好明顯係以最高質效果輸出為大前題,竟然做出頻響範圍3Hz-100kHz,最直接音效路徑,12mm動圈驅動單體,所有優化設計,都睇得出充滿執着!

不過,針無兩頭利,人體工學方面既考量就相對減低咗!Z1R係小弟用過最難戴既入耳式耳機!佢既深厚大直徑體腔,加埋佢既體重,真係好難戴得穩陣!小弟試聽時,Z1R已經出現幾次鬆開!入手後,試過原廠所有耳套,基本上無一個大小形號可以戴得完全穩妥!

小弟得到最好效果係中碼矽膠套(音效行先,舒適為副)。但係,Z1R差唔多有四分一體腔係露出耳廓之外,頭部動作太快都容易鬆開,一句講晒,就係唔貼耳!將耳機線Y位既收線膠上移,可以有些少改善。另外,耳套對音效既影響非常敏感,用大一號同用少一號既差別,直頭可以用“巨大”來形容!好似變咗另一隻耳機咁!

聽講話Z1R係出名難推(亦係小弟選擇佢既另一個原因,難推先可以考驗音源實力),網上有評論甚至話,用同系既金磚同黑磚DAP推佢,效果都未盡如意咁話!或者有C兄會質疑小弟,用Cobalt呢種USB型音源,仲要經手機攞電,推唔推得好Z1R?!係唔係老作?!的確,Z1R相對SE846係大食好多,同樣既音壓體驗,Z1R既音量要調到50%以上,SE846就只係30%左右。

睇來小弟要花多些少時間同Z1R磨合,食得咸魚就要抵得渴,鬼叫自己鍾意!係未來幾個月,小弟就會力煲Z1R(用Cobalt推),品聽分享會分為兩部份,先分享原廠3.5線效果,再換Gold 32分享終極成果。


淳厚悠盈

係呢一章,同各位C兄分享一下小弟情不自禁既喜悅!

未入手初聽Z1R既第一感,除咗低頻有過火雷轟感之外,基本上係平衡演繹,幾分鐘熱身之後,感受到既就係一份全新既驚喜,當然係相對性既說法,係對比當前SE846配上Gold 32所得效果,竟然係全面性提升!

即時既體會係,音場空間感大咗一個圈,係一種被包圍感效果!不過,真正使小弟流鼻血出耳油者,係繼續呈現出來“淳厚悠盈”,迅態氣動,空間充滿擴張能量場!雖然小弟無出過聲,只係靜靜地繼續聽落去,但係,內心係非常激動!竟然係呢個時候聽到膽味!即刻動咗殺機要買起佢!唔係!應該係動咗佔有慾先真!

好啦!驚喜繼續!小弟果然係英明決擇!Z1R無使小弟失望!係入手後品聽未夠十個鐘,之前雷轟感已經大幅收斂,低頻變成既廣且深震撼效果!然後Z1R再來一次“爆開”,音場空間感唔係再擴大多一個圈咁簡單,直頭係大爆炸宇宙無限,整個時空都充滿能量!巳經唔可以再用全面提升來形容!而係級數式既昇華!

而家都只係講緊配原廠3.5線材既初步效果,換上Gold 32之後,真係好令人期待!所謂Z1R難推,Cobalt推唔好Z1R既疑惑亦一掃而空!


優化力煉

入手Z1R來到第二十個鐘開聲呢個階段,基本上巳經大致確定佢既聲底及初步特性。


當前除咗低頻響應仍然覺得多咗些少之外(期望開聲耐咗,磨合之後會續步消減),已經完全無咩好講啦!Z1R定位“淳厚悠盈”既同時,就係果種類似“琥珀色”既音染氛圍及“柔和”既輪廓線條,好似手機防藍光護眼模式,不過佢係“護耳耐聽”演繹!

係技術性能方面,Z1R係黃金六角測驗既表現,各方面都係要比SE846更勝一籌。咁當然,以Z1R等於一倍SE846身價既對比,完全係合理預期同要求!

要盡量發揮Z1R既潛力,除咗用Cobalt力煲推煉,仲有一大段路要行!首先係換用4.4原廠線,配3.5[2.5]及2.5[4.4]兩個轉換頭,代替初試聽用既3.5原廠線,目的係方便Z1R以4.4平衡連接品聽其他平衡訊源。特別係,小弟唔排除時機成熟既時候,用Z1R再去會一會金磚WM1Z!

另一方面既優化,係覓識更好既耳套,方向係淺闊形號,希望係隔音之餘,可以使Z1R更入耳貼耳。當然,最後既高潮戲肉,就係要入一對合適既MC去MMCX轉接頭(Z1R個座頭特別肥大!),將Z1R接上Gold 32,品嚐終極體驗!


幸福偶遇

幸福的確唔係必然的,有時就係要靠一點點緣份!小弟絕對唔會無端端入手Z1R時用一隻USB型既Cobalt去做目標配對,之前亦無任何參考,所以呢種機會率就係零!只可能就係呢種陰差陽錯既偶遇,無心插柳Z1R先會撞上Cobalt,佢地一泊埋效果又真係好得!最起碼巳經可以使小弟即時要留住Z1R,Cobalt立咗大功,使小弟荷包再出血!

出文之前,小弟剛剛將Z1R移離Cobalt,改直插手機3.5音頻輸出品聽咗15分鐘。係SE846既情況,雖然配上Cobalt及手機3.5直出效果係有明顯分別,但後者仍然相當飲得杯落,日常流動悠閒品聽係無投訴了。

好啦,講返Z1R用手機3.5直推既效果(引發小弟感想寫出呢一章),一句講晒,慘不忍聽!就係一塊肥豬肉!唔想講落去,驚唔出得街!總之呢個效果比小弟既預期要差好多,估唔到Z1R同SE846之間既差距可以有咁大!SE846果然係親民好多!唔怪知得話Z1R難推!

呢個效果同時說明另一個事實,配上Z1R之後,就更顯現出Cobalt既必要性!都話咗唔好睇小Cobalt係USB型訊源,佢只會不斷製造驚喜!Z1R亦係非池中物,爆起來,悠起來,真係唔同你講笑!Z1R配上Cobalt而家已經有“悠盈感性,神級偉大”既震撼感覺!

小弟準備比Z1R同Cobalt呢對組合磨合3個月之後,再去體驗一下WM1Z + Z1R既實力,同時對比Cobalt效果,品評佢地既真正身價!


深度體驗

小弟既Z1R品聽,差唔多來到第30個鐘,效果似乎已經初步穩定落來,而且有進一步向質方面既演進。

首先,經過一輪磨合調節,配帶Z1R已經比較穩定舒適,主要係要轉動MMCX接頭,調節線材與機身及耳廓角度達到同一垂直面掛耳效果。

係耳套使用方面,小弟返復再試原廠兩組產品,確定只有矽膠套可以比出小弟期待效果!所謂三倍舒適海綿系列耳套,對小弟來講完全係唔掂!中低頻響大幅削弱,音像變得“瘦遠內陷”,完全失去“氣動”及“臨場到位”包圍感!係尺吋方面,矽膠耳套中碼係最理想,大號戴唔穩,細號音色改變太多,效果同樣走向“瘦遠內陷”!

話合適既耳套係一切成敗既關鍵,完全唔係誇張!Z1R之所以難戴,效果對耳套敏感,根本原因係佢既粗長入耳導管,Z1R同SE846比較,真係肥大好多,大概係佢先天最優響應設計要求既死症!

經過之前配戴體驗,小弟覺得選擇耳套有兩個條件,第一當然係要隔外音,第二係要選無填充物料,純粹以空間作耳機及耳腔隔離設計,Z1R既獨特音色先能夠得到最大發揮!當然,小弟既預期係咪正確,有待證實。

網上爬文參考前輩分享,有幾款耳套配Z1R有滿意效果,分別係Final Type E (Clear)及JVC Spiral Dot/ Dot++,佢地可以減緩Z1R低頻過轟既效果。小弟用原廠矽膠耳套品聽三幾個月之後,如果低頻過轟都無收歛,就會試一試上述非原廠耳套。


期待驚喜

係呢一章,小弟要分享Z1R得到既最新成果,相信就係Sony Signature系列Z1R係小弟系統既終極體現!小弟亦會分享原廠線,TAKUMI II及Gold 32既效果對比。全文高潮即將上演!先出住圖刺激C兄眼球。


係上演全文高潮之前,小弟想先回顧一吓Z1R既品聽體驗(相對於SE846接上Gold 32用Cobalt推既效果)。首先,係初聽“大一圈既包圍感”,跟住就出現“淳厚悠盈”既膽味,然後係入手後既“大爆炸宇宙無限”!係短短既30個鐘左右品聽,就有咁既成果,實在係一個好大驚喜!

呢一切,Z1R只係用原廠線都有咁既效果,咁換接TAKUMI II同Gold 32既效果係咪識飛?特別係配Gold 32既“超級均衡”特性,小弟係好有期待,一直都將注意力放係呢個Z1R + Gold 32未聽先興奮既組合!

小弟跟住分享佢地相對原廠線既效果對比。先來Z1R + TAKUMI II。雖然仍然有類似既音場空間感,但係少咗一份“臨場到位”體驗,音像相對比較平淡無咁有立體感。最大既不足,就係失去一份“悠盈”,迅態微動響應不足,低頻部份變得塊厚沉重,層次感減退,簡單講就係唔理想!

好啦,終於到咗期待已久既Z1R + Gold 32效果。Gold 32既“超級均衡”特性果然係發揮作用,仍然有一種通透貴麗既悅耳音色,可惜呢種效果表現係多咗啦,出現“空洞”唔太自然感覺!Gold 32亦表現得“太斯文”,好似推唔起Z1R,音像有些少“瘦遠內陷”,同時亦有低頻沉重,欠缺層次感現像!一句講哂,好失望!


不再妥協

原來,從來都係小弟自己既一廂情願,預期係SE846得到良好效果既TAKUMI II及Gold 32,順理成章配Z1R都會有好效果,期待驚喜!結果係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,係一個打擊同教訓!

Z1R配上TAKUMI II同Gold 32效果未如理想,打破咗小弟既固有概念,特別係對原廠線一定要換既偏見!同時小弟亦感受到Z1R既作者,係線材運用上付出既努力,配合所得到既獨特效果,唔係用家自己盲目組合可以輕易達成!簡單既講法,Z1R唔止難推,仲會係難夾!

此時此刻,小弟既腦海中就咁閃出一個意念,最好既可能巳經係身邊!應該係,最夾既可能巳經係身邊!就算要搵到更夾既,都要付出不菲既時間同代價!突然間,小弟唔想再妥協,將Cobalt上既轉接頭全部移離,收返TAKUMI II,Gold 32及4.4原廠線。Cobalt再次接上3.5原廠線品聽推煲Z1R,體驗當前系統最直接高能效果,亦係對Z1R經典信使既一種尊重!


鮮活感性

話說小弟係一輪換線摸索之後,最終決定以原廠線材推煉Z1R達到最佳品聽效果。雖然換線結果小弟得唔到驚喜,但係Cobalt + Z1R呢個組合(應該仲要強調配上原廠3.5線材),實在係驚喜不斷,可以話係有齊小弟喜愛既所有元素!

出文前既最新效果,Z1R不斷滲透出“淳厚”味道,感覺係越來越淳。另一方面,迅態微動響應不斷提升,係鉅細無遺既分析力下,同時展現豐富柔和多層次立體感,一致協調既音像同空間定位,真係牡丹綠葉同樣精彩!

雖然小弟一直強調Z1R圍繞住“淳厚悠盈”,最難得係配合Cobalt既“恬淨美麗”,其實係同時擁有“淳”同“恬”。應“淳”則“淳”,應“恬”則“恬”,“淳”中有“恬”,“恬”中有“淳”。“淳”同“恬”,相互交融,如魚得水!

再加上“厚”同“淨”既特性,“悠盈”同“美麗”既催化,就係一種充滿“鮮活感性”既演繹!所以小弟一開始就話Z1R配上Cobalt,巳經唔係一種升級,應該叫做昇華!而且小弟好相信,呢種“鮮活感性”效果,就係Sony Signature係小弟系統既終極體現!


品聽小結

小弟曾經話Cobalt使小弟懷疑人生,而家Z1R(配原廠3.5線材)使小弟再一次懷疑人生!小弟嚐味過呢個組合既“鮮活感性”,未至於話之前其他既體驗,都係乏味既“咸魚人生”。但係,絕對會有憂慮,驚死食唔返,食神果碗“黯然銷魂飯”既味道!


2020年8月23日星期日

Sony NW-WM1Z 試聽初感

話說小弟自N年前入手AK100之後,一直都好忍手無再入過DAP,不過近期又準備試聽一隻DAP,想體驗一下市場當前代表性DAP既性能及效果,保持些少神秘感,唔講邊部DAP,叫住佢X DAP。 

會唔會試一試又中招呢?點都要先同AudioQuest DragronFly Cobalt既效果比一比!小弟主要都係試聽感為主,分兩部份,首先係限制係44.1kHz各方面既基本表現(黃金六角),其次係無任何限制既盲聽。另外,亦會比較一下平衡及非平衡輸出效果差別。 

耳機用Shure SE846(小弟亦會用Sony IER-Z1R試配品聽),接線係TAKUMI II(2.5,4.4[2.5]及3.5[2.5]),X DAP推SE846配TAKUMI II同用Cobalt推既效果對照,會唔會贏九條街?一條街?要影相分勝負?定係各有千秋?係咪物有所值? 

小弟試完分享聽感之後,C兄就可以一齊玩,估X DAP既真正身份 ...... 



熱戀金磚

小弟話要同C兄一齊玩估一估X DAP既真身,點解咁快就唔玩,未品評就直接講咗身份出來? 

話說小弟昨晚第一次同金磚(Sony NW-WM1Z)約會,一上手馬上就係一個大驚奇,再埋身試聽咗半個鐘之後,就係一個大大驚奇!小弟恍然大悟,點解佢叫“金磚”,點解授以“Signature Series”之名!小弟同時覺得,Sony官方係玩緊一個不一樣既“玩味”市場策略!  

經過同金磚既玩味體驗,小弟就知道自己遲來既馬後砲品評,一出聲就會即刻被估中,玩猜猜我是誰已經唔會有趣味,小弟亦要改變一下文風,用玩味角度去品評金磚! 

首先,就係佢超乎想像既重量,小弟一攞金磚上手就即時叫咗一聲!因為手掌突然凌空墜落咗幾吋!店長及同場玩家用大驚小怪既眼神同語調安撫小弟,“佢係咁重架啦!”,係驚訝之餘,小弟有意識地要握緊手上既金磚,驚死會唔覺意跌咗佢落地! 

金磚咁既體重,真係帶住一塊磚石係身上,配埋條ALO Audio Gold 16 (Gold 32),隨時可以扮土豪聽歌,突然用金磚襲擊其他人,出其不意攻其無備,暗殺武器榜第一位既摺櫈,都要退位!的確會打擊一部份潛在買家既入手意慾! 

再來,金磚一出聲,就係驚死人唔認得佢咁!唔係話佢大鳴大放先聲奪人,相反,係一份出奇地“溫柔”,唔止溫柔,係溫暖,都唔止溫暖,直頭就係熱暖!好明顯,小弟手上既金磚,正在發光發熱,從外到內,再從內到外,要熔化小弟個心,從熱暖變成“熱戀”!  


黑金策略

小弟繼續聽感品評之前,例牌又要吹一吹水,事後孔明一番,幫自己抽吓水。如果話金磚擺明係玩味者,咁黑磚(Sony NW-WM1A)玩咩呢?係着重純音質還原,玩“直白”者,不過從陰謀論角度分析,唔係,應該係叫市場策略,黑磚其實係執漏包底者!

黑金雙磚,其實係Sony既吸金連還殺着。潛台詞係,最正最靚最好聽既已經放哂入去金磚,你信Sony就得啦,唔使講咁多嘢!個邏輯好簡單,一句到底,“Like唔Like?”,Like!即刻進貢,相金先惠!唔Like?唔緊要,黑磚一定合你心水,都係相金先惠,乖乖進貢!黑金雙磚就咁一時無兩,威震江湖!講錯,係威震市場先真!

小弟用咗咁多口水“識穿”官方策略,當然係又想讚吓自己聰明智慧。其次就係想做個預期管理,強調品評金磚既時候,先要將自己既層次最少提升兩檔,着重整體韻味氣氛既演譯,唔好一味專注係三頻,分析力,空間,音場,人聲,樂器等等個別特性,因為去到金磚呢種“玩味”既級數,其實就係“Like”同“唔Like”咁簡化咗既問題!其他既理由,都已經無咩大意義,只係會淪為做選擇既籍口!

試聽金磚一開始時,小弟係用咗“黃金六角”模式,不過幾分鐘之後,小弟已經意識到要修正,就進入盲聽模式,繼續品味金磚 ......


開陽淳厚

其實小弟品評金磚呢類玩味產品,係好合適既,因為小弟從一開始就係追求一種意像既平衡“一體臨場”,特別着重感性意境,並非完全絕對音質追求。回應金磚既“玩味”,呢一章小弟全部借用意像投射既方式去表達聽感,為咗得到更鮮明既意會,小弟同時以Cobalt既效果作為對照,希望C兄仔細體會其中味道!

如果金磚係“天使淑女”;咁Cobalt就係“魔鬼索女”。如果金磚係“開陽淳厚,端莊樸實,悠撫心扉”;咁Cobalt就係“恬淨美麗,玲瓏浮突,拘人心弦”。如果金磚係“Killing me softly”;咁Cobalt就係“Can't live without you”。


越聽越愛

金磚既設計初心,就係果種“越聽越愛”者,佢唔走“直白”而走“玩味”係非常明智。睇得出,金磚既用家市場係非常有針對性,包括咗土豪,忠實粉絲及嚐味玩家(排名不分先後)。總之最後目的,就係係你進貢既同時,亦要你愛不惜手,金磚常伴左右,間接又為Sony賣廣告,一石多鳥,簡直無得輸!但係,話又說回來,世界好現實,應該話,要成為經典,背後要靠真正實力支持!

就小弟試聽既金磚Demo機效果,最明顯既第一感,係一種類似“琥珀”色既背景“色染”。再形像化既講法,睇一下本Blog文所引用既一張官方“金磚在手”照片,就係果種色溫,果種背景,果種氛圍!

另一方面,通過背後強大控制力既作用,就係一份“淳”化,最終體現出既聽感,係一種厚而輕盈,有層次質感既悅耳悠,開朗又無散拆感,就係小弟上一章對金磚既初感“開陽淳厚”。

如果一開始可以接受金磚果種“色染”,又喜歡“開陽淳厚”,再體驗其中意像,咁金磚極大機會就係“越聽越愛”既選擇!


橙與蘋果

雖然話品評金磚要用高層次方式去“品味”,小弟試聽金磚其實有另外一個目的,就係同Cobalt對比,確定一吓Cobalt既實力。C兄可能已經知道,小弟今次又表錯情,到試聽果刻先知道金磚其實係“玩味”者,就算要比,都應該搵黑磚“直白”者砌,擺明係搵錯對手!

無論黑磚或金磚,軟硬件及擺上枱面功能都已經嚇死人,邊有得比,自欺欺人!仲有,佢地着眼既市場目標唔同,設計既針對性亦唔同,又係橙同蘋果既故事,浪費時間!

呢個世界有樣嘢叫“盲聽”,只要係可以重播出聲既,都可以比一比。上文小弟已經係意像方面做對比,係完全唔同既風格演譯,金磚同Cobalt用一個字概括,就係“淳”與“恬”。

再進一步,係整體空間及音場方面都做一個對比,兩者都係“宇宙”級既空間感,不過,金磚行4.4平衡,就算Cobalt只係得3.5非平衡輸出,Cobalt既背景都係“更黑”。係音場方面,金磚比較開闊,Cobalt就比較有穿透性既深度感。

網上有品評話金磚音色有“膽味”,就小弟當前所得聽感,暫時未能認同。雖然金磚有“開陽淳厚”,形似膽柔,但係缺乏迅態“氣動”及“能量場”係空間穿透感,係呢方面,甚至同Cobalt既效果比,仲有一段明顯距離。金磚應該唔止咁既能耐,小弟認為係試聽既Demo機Run in時間未到火喉!


試聽小結

小弟唔係做緊產品推介,金磚所用到既黑科技就唔係呢度講啦,只係想再補充,金磚既強大性能,小弟未能係短短三十分鐘既試聽裏面一一體會,所得聽感只可能係對金磚片面既主觀評價。

最後,希望有機會品聽開聲1,000小時或以上既金磚,據聞效果有明顯分別,小弟可以嚐味金磚真正實力!


後記擇錄

小弟之後入手Sony IER-Z1R耳機,準備煲煉三幾個月,再去體驗一下WM1Z + Z1R既實力,同時對比Cobalt效果,再次品評佢地既真正身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