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24日星期五

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六章: 深度體驗

深度體驗(上)

呢一章,小弟同C兄分享對Cobalt既進一步體驗。Cobalt本身既效果要得到充分發揮,其實要有綠葉扶持,就係其中既UAPP播放軟件。對小弟來講,UAPP最大既價值,就係支援BitPerfect模式,簡單講,從音源檔到DAC最後轉換成可聽模擬音頻訊號,其間數碼訊息取樣分析度始終保持一致,對原始音頻訊號無作出任何改變。另一方面,Cobalt本身亦提供一個內置硬體64級數字化BitPerfect音量控制,從而得到最大程度“直白保原”效果。

呢種“直白保原”,絕對係作為一個共同訊源,對比系統其他部件品聽效果異同既必備性能。係實際品聽體驗上,BitPerfect模式下既CoTak846,相比一般模式,又係另一個層級跳躍式全面性既絕對音質提升。小弟既推煲品聽,除咗入手前既初聽,就一直行緊BitPerfect。呢種“直白保原”模式同時亦係小弟品聽調節CoTak846既基準,期望可以達到“一體臨場”,好幸運,小弟最終係CoTak846組合上,可以得到呢份終極體驗!

其實CoTak846可以得到終極體驗,唔係完全既幸運,有一部份係基於SE846可調音功能!話說小弟入手Cobalt已經超過一個星期,品聽時間亦已超過咗二十個鐘,SE846既表現變化非常明顯,從初聽“直白無染”,到“剛陽緻密”,感覺SE846被“爆裂”開封,係高興之餘,同時又有憂慮 ......

CoTak846原來既“鬆容”氣度,隨住品聽時間增加,開始出現“逼迫”感。雖然淨質量不斷提升,但係小弟意識到平衡點巳經轉移咗,出現“過亮”。好明顯,CoTak846組合既高頻響應係過咗火喉。小弟曾經通過播放軟件既音頻均衡器作出“再平衡”調節,但係音頻訊息經過處理,意味住行唔到BitPerfect,就咁犧牲咗原來“直白保原”既高動態及高音質,實在太可惜!

正當小弟有些少失落感時,突然想起SE846係可以玩調音既,最終小弟將原本既中性藍色調音棒改裝成偏暖黑色棒,又換用黃色隔音綿。SE846換調音棒,係進入耳朵最後一段通道,以可控改變物理結構方式,衰減部份高頻範圍(1kHz - 8kHz)響應之後,真係無咗“逼迫”感,最初時出聲係有些少“磨砂”不協調,繼續品聽幾個鐘之後,就回復正常,又有返原來“鬆容”氣度,同時保持住BitPerfect模式既高音質,真係可喜可賀!再一次證明小弟英明神武,SE846果然係最適合小弟既玩嘢之選!


深度體驗(中)

上一章小弟提到,CoTak846既效果有些少偏亮,小弟利用SE846調音棒,衰減部份高頻響應,減緩咗“逼迫”感。係新既音調設定下,小弟品聽咗十幾個鐘,效果如何?

首先,低頻部份有聽得出提升咗既彈性,呢種彈性,可以用“更醇”來形容,雖然有提升,但無任何過熱,散漫,沉重或潛爆現像,整體上未有超出“自然”既突出感,係一種優質悅耳音色效果既控制及變化,相當吸引陶醉!

針無兩頭利,有得就有失,講完好消息,都要講埋唔理想既地方!整體空間感無變化(無盡宇宙),音像由深縱方向,向闊橫方向作一部份轉移,幅度唔算好大,但容易感受到,好彩仍然係可接受“自然”範圍之內。

最使小弟有失望感既,係一份小弟覺得係CoTak846獨有既音像質感(實在感),明顯地衰減,係衰減到一個程度,使小弟覺得失去咗呢個組合既獨特性!或者唔可以叫做衰減,而係小弟對音像體驗既平衡感被改變咗,音像輪廓好似無咗一邊咁!更貼切既講法,小弟原來係希望新既調音效果可以減低音像既整體線條深度,但係聽到既感覺係無咗半邊實線!小弟要強調既係,呢個係一個“相對性”既體驗,並唔代表調音後既效果出現咗大問題,只係,聽過未調音之前既“實在感”,小弟就好難唔作出咁既“挑剔”!

咁奇怪既經驗,小弟點樣取捨?小弟決定要再換調音棒,試聽埋SE846提升高頻“加亮”既效果,雖然預期效果可能會向更唔理想方向發展,一切耳聽為實,唔可以就咁未聽先判 ......


深度體驗(下)

話說小弟玩換SE846調音棒效果,希望進一步優化品聽CoTak846組合體驗,小弟今次試用白色調音棒,對高頻部份(1kHz至8kHz)提升增益。聽咗一節,大約係兩個鐘左右,小弟好快就再轉調音棒,將SE846調返去最原始既中性設定。

首先報告調高高頻部份增益之後聽感,效果幾乎同小弟既預期一致。音像更突出,被“放大推前”,而且像體形態亦有變化,亮度係提升咗,小弟要將音量降低兩小級。係細節方面,人聲磁性感提升,甚至出現些少“逸味”。整體而言,小弟覺得調音後效果都係“自然”範圍之內。

經過呢幾次調音體驗之後,明顯地對 CoTak846組合更了解,簡單既講法,就係“悅耳彈性”及“明亮磁性”之間既對比。所意外既係,原來係中性音調既“逼迫”感,係一低一高既調音後既效果,都大幅減緩咗,究竟係咩一回事?

小弟心裏面巳經有咗線索,SE846轉返中性音調再試,果然係咁!係隔音綿既變化,係原本黑色孤形及黃色圓柱形既分別!原來進行調音既時候,小弟同時改咗隔音綿,“逼迫”感既減緩,同改用黃色隔音綿有直接關係,似乎黃綿比黑綿更能吸收某類引起“逼迫”感不必要既“衝擊”!

隔音質料形狀作用及其中原理,小弟就唔深究了,總之一切耳聽為實!回復中性音調既CoTak846配上黃色隔音綿,小弟聽完一節後,前途就係一片光明,彈性及磁性,兩者平衡兼得!誕生一個全新既“一體臨場”體驗 ......

更加有趣既係,小弟對調音後效果既體驗,同時說明一個事實,原來小弟既聽感,同廠商既出廠調音標準預期用家體驗,就算唔係完全相相同,都係非常接近。


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五章: 性價審評

各取所需

一路煲聽,小弟又再爬文有關Cobalt既品評,正面比負面多。正面唔使講啦,負面部份反而係值得思考。負面者主要都係質疑佢物非所值,“Hey man, you are paying more for less!”,有人係咁話唔值!對於呢個負面評價,小弟係入手之前,心裏面係有自己既睇法 ......

雖然小弟係初聽Cobalt十幾分鐘之後,就比錢捉住隻藍蜻蜓,當時佢未完全開聲,實力未完全被確定,有驚奇未有驚喜,但係小弟覺得佢係好有潛力,並非池中物,當下就咁快入手,係有些少搏一搏,考眼光既心態。

入手過咗一個星期,品聽咗Cobalt二十個鐘之後,以當前所得效果,小弟而家已經可以完全確定佢係物有所值!事實上,小弟越聽越覺得,Cobalt係小弟聽過最好“淨音質”訊源,完全唔會輸比小弟聽過既桌面系統,詳情係後文再補充。

或者有C兄會問,Cobalt分析力得24bit/96kHz,唔支援DSD,又無2.5或4.4平衡輸出,除咗支援未成氣候既MQA之外,枱面上既規格,落後同類產品成條街,咁都買得落手?!對於呢個“pay more for less”問題,小弟想用“各取所需”作為回應 ......

小弟想確定一個想法,Cobalt係流動型USB DAC市場上既定位,其實同其他產品並不類似,係別樹一格!Cobalt唔係走一般用家路線,再以佢貴人地成倍以上既索價,擺明車馬唔係玩親民!或者有C兄又會話,咪係!又中咗d大廠既市場心理策略,目標唔係平民,放土豪血!對於呢個“越貴越正”問題,小弟既回應都係果句,“各取所需” ......

作一個簡單比喻,就好似體育節目,有人鍾意睇十項全能週身刀,張張刀都有番咁上下利。有人鍾意睇單項百米飛人,衝擊速度極限。小弟選睇百米飛人,跑9秒9,不斷突破極限9秒89,9秒58 ......


藍紅之爭

係上一章小弟提到,Cobalt既市場定位係別樹一格,佢既規格小弟就唔詳講,只想概括,佢係一種對最核心性能,追求“極致優化”既設計!基於呢種設計思維,放棄咗一般市場產品功能大包圍策略,專注係絕對音質提升。Cobalt其實係一堆橙裏面既蘋果,如果要做對比,都應該與同系列姊妹產品比較,先有意義!


網上對Cobalt既評論,有唔少都係佢同紅蜻蜓之間比較,主要係性價比方面。Cobalt比紅蜻蜓索價高出20%,差價就足夠買多一隻Ztella,音質提升不明顯,所以性價比不合理咁話。對於呢個評論,小弟睇完兩者規格對比之後,完全無猶疑,肯定選Cobalt,入手前試聽,都無預要聽紅蜻蜓,只係聽咗Cobalt。

Cobalt及紅蜻蜓規格上既分別,主要係升級版DAC晶片及控制微處理器,亦加咗類似JitterBug既自家電源及數據淨化線路,再加埋其他設計上既優化,Cobalt作為佢地最新結晶產品,完全可以感受到一份精益求精,要將當前最好設計,密集壓縮放入一隻手指型USB DAC內既信念!仲加送原廠USB A去C既DragonTail轉換線。咁當然,再多既升級設計,如果反影唔到係更好既輸出效果上,就係浪費金錢同時間!

先唔好講其他,就小弟作為JitterBug既使用者及之前經驗,單係加咗JitterBug就已經可以比到聽得出既音質提升。小弟完全唔會懷疑付出額外差價而聽唔出分別,而且,當Cobalt作為前端音源DAC Pre-AMP使用時,每一點滴既音質提升,對後繼AMP及耳機最終輸出效果影響都好重要!

好明顯,Cobalt就係為小弟呢類人設計的。小弟選佢,亦唔係偶然,直頭中正大廠奸計,抵死!


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四章: 使用感想

Cobalt用咗幾日,小弟比些少使用感想。Cobalt係USB A形身栽,加埋原廠USB A-C轉換線,佢本身又係金屬外殼加咗一層厚身保護漆,再接埋個3.5L及2.5線頭,成件嘢係有一定體積及重量。

小弟係實際日常使用時,基本上都要以座枱方式,將佢緊貼部手機。如果要“熱接”提握整個CoTak846系統及手機,會出現“條條fing”現像,非常唔方便!同時由於下墜重量及可能出現左右擺動,USB C連接係好容易移位,甚至係鬆脫,使用上的確係一個負擔!不過,點都好過攞多一舊磚頭。

小弟用咗一個3.5L頭,單手提握CoTak846及手機時剛剛好可以拘係母指同食指之間,唔會搖來搖去。作為一個短時間既動態移動需要,都可以算係一個捷充方案。



係收納方面,小弟唔想每次都要裝裝拆拆,所以用一個防水保護性強既硬膠盒,一次過將成件CoTak846打蛇餅放入去,代價係要帶多一個好似磚頭既收納盒!小弟唔會就咁放褲袋或用軟質袋收納,係安全第一既情況下,都係無得選擇!小弟將佢掛係腰間,唔算太大,都可以接受。


最後想講一講用電量,Cobalt既耗電量控制的確唔錯,實際連續使用兩個鐘後,機身都只係微暖,跟據手機標示,大約用咗16%電量,係相當理想。手機充滿一次電,夠小弟用足一日,加多四個鐘既CoTak846品聽,都無問題!(注意:小弟手機係華為Mate 20X,電量有5,000mAh,出咗名係尿袋型手機)


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三章: 先利其器

其實小弟入手試聽Cobalt之前,係做過一輪功課既,成功唔係偶然的,唔好相信幸運!如果就咁入手Cobalt,就咁插落去小弟部手機USB插口,期待即刻聽到嘢,就會馬上跌入第一個樽頸難關!


就小弟部手機來講,本身就係以3.5作音頻輸出,並無USB音頻輸出既驅動系統,如果要外置USB DAC發揮作用,手機內一定要先安裝相對應既驅動系統。爬文之後,原來Cobalt本身已經有一個最佳拍擋,USB Audio Player Pro(UAPP),一款安裝係手機上既多功能播放軟件,最重要既係,佢配有完全獨立既USB音頻驅動子系統。

UAPP既詳細性能,就唔係呢度講啦。係未入手Cobalt之前,小弟裝咗試用版,先作兼容測試。玩咗一個鐘,優化咗系統及程式設定之後,就行得暢順,唔再出現播放斷斷續續問題,呢個係第二個要通過既困難樽頸!

係未有Cobalt既情況下,UAPP其實只能視作一個一般播放器,因為佢背後仍然用緊手機內既預載驅動系統,音頻繼續係3.5輸出。不過,小弟好快就比咗錢,裝番個Pro正版!唔係因為小弟銀両多 ......

UAPP用戶界面唔比手機預載原廠既播放器好用,亦需要人手作系統及程式優化,但係一旦安頓好之後,就會發現佢既品聽效果要更勝一籌。細緻度連續性,體現出更好既立體感及音樂感!如果要用一個硬指標概括,10%左右啦,唔算得係驚喜大進步,但係可以輕易聽得出分別!就算唔係因為要玩Cobalt,UAPP作為獨立播放器使用,唔使$100(HKD) 既代價,都已經係物有所值!

UAPP準備好之後,小弟就進行下一步試聽外置USB DAC,呢個係第三個要突破既樽頸位!小弟既結果係美好的,最後CoTak846新系統總算誕生咗!至於CoTak846品聽效果屬於小弟標準邊個級別?佢同原來手機3.5直接輸出既異同?後面品聽文中會再交待。


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二章: 眾里尋他

如果小弟話係一時衝動選擇咗Cobalt,有追開小弟長文C兄,一定唔會相信,因為小弟係既感性又理性,邏輯性強,有理有據,情理之間剛剛好平衡。事實上,除咗之前先係手機裝好UAPP之外,小弟亦做咗一個基本比較當前市場上幾款類似產品,選擇Cobalt係經過考量各種資訊及個人需要之後既結果,試聽只係入手前要得到既確定。

首先既首先,係要清楚了解自己既需要!小弟想要既係最好音質既輕便系統(除咗部手機之外,唔使加其他磚頭及外置電源等等)。最簡約組合TAKUMI II及SE846用手機3.5直出既效果,小弟巳經非常滿意,尤其是用埋UAPP播放器,真係無咩好講啦,“一體臨場”終極體驗,就只差臨門一腳!

但係,作為一個全面性既系統,其實係仲差咗一樣嘢!就係一個獨立優質既流動式DAC/Pre-AMP訊源!如果小弟要品聽新耳機或另外AMP系統,呢個獨立流動訊源就好方便,而且只係需要一部手機就推得出!

好啦,話又轉番過來,睇睇d候選佳麗,交易索價大約由$500至$3,000不等,呢個“筆直”唔係問題,最緊要符合要求!就外相來講,大致分為兩大類,線條型及手指型。小弟比較喜歡線條形,身栽窈窕,仲係一體式直出USB C接手機。至於Cobalt,就係屬於手指形,要另加A去C既USB轉接線,身形體重相對來講,亦大咗幾個馬位,係輕便性方面,有先天不足!所以Cobalt其實一開始,唔係好似傳聞選姐姐咁,“內定選中”的!

小弟最終選咗兩個產品做試聽,分別係線條型既Zorloo Ztella USB-C to 3.5mm DAC,及手指形既Cobalt。小弟點解只選呢兩款?佢地既效果係點?最終又如何選中Cobalt?


Ztella初感

呢一章,先講一講Ztella USB-DAC,係當前一個好有代表性產品,詳細規格小弟就唔花篇幅講啦。小弟第一部試聽既就係Ztella,當佢插上手機,被UAPP認到既時候,就渡過咗另一個技術性樽頸,之後再試Cobalt應該都唔會有大問題。


Ztella既聽感如何?小弟試聽咗大約10分鐘,長話短說,最明顯效果係豐滿度及彈性感既提升,尤其中低音效果係好讓人放鬆,感覺耐聽。音色熱暖,整體體驗唔可以話係直白自然,但又不致於係精染,最好形容係有性格!以小弟既標準,效果係“欣賞”級別。

雖然同手機3.5推及Cobalt既效果有明顯“性格”上既分別,小弟唔想對Ztella有太多判斷,話哂品聽時間短,亦只係配TAKUMI II及SE846既一個組合效果。考慮到佢既輕便性,配上合適耳機及線材(小弟會選鍍銀線及高清耳機配佢),索價大約$600,Ztella不失係一個用家日常流動品聽輕便之選。


2020年7月23日星期四

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一章: 恬淨美麗

小弟眼球最近比流動型DAC/ Player吸引住剛剛入手咗AudioQuest DragonFly Cobalt,聽咗未夠一個鐘,第一感係“風和日麗,行雲流水;心誠意悠,直白無染;鬆容大氣,游刃有餘”......

小弟專用既攞你命CoTak846”(DragonFly Cobalt + TAKUMI II + SE846),終於研究成功,問你死未?!出住毒圖,之後再慢慢補文。





捉藍蜻蜓

小弟由發現入手Cobalt,到順利出聲,前後唔到2日,其實中間要有準確判斷,經驗及洞察力配合,要解決幾個思維束縛及技術性問題。而家咩都話Plug and Play,話就係咁講,現實當然無咁簡單同順利。C兄如果都想係手機玩Cobalt,唔好學小弟咁猴急,事前要做一輪功課,最重要係試清楚同手機系統既兼容性,連接線材轉換,仲有手機軟件配合同優化。咁當然,最重要既係,啱唔啱聽,千祈唔好流咗血先來後悔!

小弟自我抽完水之後,就入番正題。首先加上Cobalt之後,其實巳經係一個全新系統,原來係手機既DAC及AMP部份,巳經被Cobalt取代,配上TAKUMI II及SE846之後,合體變成CoTak846既預期品聽效果,肯定係完全唔同。不過,又係出乎小弟意料之外!當小弟聽到Cobalt出聲果一刻,就馬上決定要捉住呢隻藍蜻蜓!小弟既第一感,巳經係前一章透露咗,其實唔單純係音質,而且係一種似曾相識既味道!

小弟同Cobalt之間既結緣關係,對比類似市場產品及Ztella試聽,請參看另文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二章: 眾里尋他


直白無染

係繼續之前,小弟要係手機裝一個播放器軟件,請參看另文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三章: 先利其器。跟住終於到咗試聽Cobalt既時刻,有咗手機3.5輸出及之前Ztella既效果打底,Cobalt既表現就更容易對比。

試聽係用手機(華為Mate 20X)USB C接口,經原廠USB A去C既DragonTail轉換線,再接到Cobalt,耳機線TAKUMI II就接到Cobalt既3.5輸出插口,耳機係SE846,成個組合小弟比個簡稱CoTak846。播放器軟件係手機上既UAPP,作獨立USB DAC驅動。

當小弟聽到CoTak846既效果,唔可以話係驚喜,應該叫驚奇!首先,以Cobalt既身價,就算最近係減咗價,都比其他產品高出一倍或以上,一隻Cobalt就可以買起四隻Ztella,預期佢出高質既音頻效果,絕對係理所當然。

所以“奇”者,係小弟預期Cobalt會好似Ztella咁,比出另一種明顯“性格”,畢竟佢係一個完全獨立既DAC控制,點都要有返d自己既獨特性,但事實完全唔係呢回事!聽咗CoTak846頭幾十秒,點解係聽緊手機3.5輸出既效果?!無錯!奇就奇在 ......

最初,小弟以為係連接出錯,接咗手機3.5插口未轉去Cobalt。無接錯,藍蜻蜓着咗燈,出緊聲,心裏一沉,一樣聲既?!回魂醒一醒,細心再聽落去,唔同,係好唔同,比自然更自然(相對手機3.5輸出)!如果硬係要比出個形容詞,就係“直白無染,鬆容大氣”!一種“游刃有餘”,強大控制力量係背後發功!

原來,小弟一開始就表錯情(好彩無七日咁耐),Cobalt所體現既唔係獨特“性格”,而係完勝既“實在感”!唔怕貨比貨,最怕唔識貨,係CoTak846面前,手機出3.5效果,就即刻變成相對地“鬆散空洞”;Ztella既性格,就即刻變成相對地“漂移浮染”,突然醒覺懷疑人生,所謂既“用家”級同“玩家”級既分別!

咁CoTak846既初感效果屬於小弟標準邊個級別?聰明既C兄應該係心裏有數啦,呢個組合開聲時間尚短,小弟聽番兩個星期之後,詳細聽感將係另文“當TAKUMI II遇上SE846”,一并比較展述。

聽過CoTak846既效果,完全體會到經典者,精益求精既一份“心誠意悠”!小弟頓然心生幾分敬佩!激發咗好多感想!實際使用及手感方面,請參看另文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四章: 使用感想


剛陽緻密

CoTak846大約品聽咗十個鐘,小弟急不及待要報告一下聽感進度,因為小弟又得到多一個驚喜!同幾日前Cobalt初試音時相比,SE846表現既效果,可以用“爆裂”利刃開封來比喻!呢十個鐘用Cobalt“推煲”所得到既成果,要比一個月以來用手機3.5推動SE846既成績好太多!

又係一個層級式既跳躍,又再一次證明,一個優質既DAC訊源,對耳機既“煲開”係幾咁重要!小弟完全感受到Cobalt既“剛陽緻密”,極高動態底氣,一直“衝擊”緊SE846及TAKUMI II,好似要完全打通佢地經脈,將所有膜糊紗層徹底撕破!

睇來,小弟應該可以係CoTak846呢個組合上面得到“一體臨場”終極效果。如果手機3.5係差臨門一腳,因為近視瞄唔準龍門,所以射極唔入!CoTak846就係巳經對準龍門,十二碼定點射門!C兄可以理解,兩個效果之間既距離!


終極訊源

首先,如果小弟只係單純需要一個流動播放系統作為日常消閒品聽,跟本就唔使再入手Cobalt,當前既SE846配上TAKUMI II後,用手機3.5推出既“感動”效果,已經可以完全滿足小弟需要!Cobalt對小弟來講,係有特殊意義!

無錯!Cobalt將會係小弟以後試聽各種系統時,作為一個共同訊源,品聽各種耳機,AMP,線材仍至系統其他部件效果異同,就更容易有統一及更準確對比品評!

DSD,平衡輸出,更高分析力 ...... 小弟都想要!不過,魚與熊掌不可兼得,聽過Cobalt係局限範圍中既“極致優化”效果,小弟選擇咗Cobalt既完勝音質!更何況,Cobalt一開始設計既定位,就係作為一個優質USB DAC Pre-AMP訊源,正中小弟死穴!

至於值唔值呢個問題,Cobalt與同門Red版既爭論及比較,參看另文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五章: 性價審評


極限挑戰

係最後高潮聽感分享之前,小弟繼續吹一吹對CoTak846既應用及期望。上一章,小弟提到會將Cobalt作為一個“共同”訊源,作為以後品聽系統各部份,特別係耳機及線材效果,做對比就方便容易,而且評價仲會準確好多。

雖然Cobalt係市場上定位獨特,小弟並唔擔心佢同耳機之間既匹配問題,官方自己拍哂心口承諾,10歐姆阻抗或以上,甚至係最低效率耳機,Cobalt有2.1伏特輸出,係難唔到佢咁話!小弟隻SE846得9歐姆,掂唔掂?聽感就話,好掂!點樣掂法?注意下文詳細聽感分享。

係小弟之前發現Cobalt“剛陽緻密”特性“煲開”SE846之後,就有一個直覺,如果用佢推之前試過既ALO Gold 16(另文: ALO Gold 16初感),效果可能完全唔同。如果品聽幾十分鐘之後,就比Cobalt“爆開”,會唔會當時就入手咗Gold 16?TAKUMI II就唔會出現係小弟呢個系統?如果今日再重新選擇,Gold 16同TAKUMI II都放係面前用Cobalt推,小弟應該都會係選TAKUMI II,唔難理解,因為Gold 16配SE846,就算效果真係“開闊”咗,仍然會係“過熱”!

小弟又有另一個直覺,Cobalt推其他耳機,特別係出咗名難服侍Sennheiser耳機,甚至係大耳牛HD800,應該都掂! 有網上評論就話,唔好比Cobalt手指型外表誤導,如果合埋眼,你會以為係聽緊桌面Hi-Fi系統!小弟必須承認,當前CoTak846所得效果,的確係聽過最有Hi-Fi感既體驗。

另一方面,又忽發奇想,其實都係好自然既推想,小弟呢套CoTak846剛剛到達萬元級既“超輕便”系統,同市場當紅,二萬三萬旗艦級手提DAP(仲未計耳機及線材),有無得揮?雖然話呢個又係一個橙同蘋果比較問題,係Cobalt絕對領域結界,限制係24bit/96kHz分析力,就算係無任何條件限制既盲聽,可能都要聽過先知 ...... 總括而言,有咗Cobalt之後,小弟既品聽世界係廣闊咗,係實際行動上,小弟就可以更積極系統化品聽各種產品,提升唔少樂趣!

好啦,CoTak846既前奏吹水文巳告一段落,跟住下幾章文,就係聽感最後高潮部份!預告,可遇不可求既“一體臨場”體驗其實巳經出現咗!小弟會將呢分喜悅毫無保留咁同C兄分享,精彩內容包括,“一體臨場”,“從密開始”及小弟對CoTak846最後既評價“恬淨美麗”!

小弟對Cobalt進一步既既深度體驗,及相關優化調整,請參看另文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六章: 深度體驗


後記擇錄

小弟之後入手Sony IER-Z1R耳機,配上Cobalt效果更精彩,直頭一聽難忘!另外亦同Woo Audio WA11 Topaz做咗一個對比及Cobalt評測,參看看另文AudioQuest DragonFly Cobalt 第七章: 實力評測


2020年7月2日星期四

當TAKUMI II遇上SE846

如果你唔相信有緣份,如果你唔相信有一聽鍾情 ...... 一定要追睇剛剛發生係小弟身上既事,係幾咁令人驚喜,難以言喻!





有緣有份

如果之前ALO Gold 16(另文(ALO Gold 16初感)係“無緣對面不相逢”,咁TAKUMI II就係“有緣千里能相會”,係事前豪無預期下,得到美好效果,就係驚喜!

話說小弟昨日收工之後,又出動獵艷。今次去咗個老地方,一口氣就話想試聽三條IEM線。店長見到小弟有備而來咁有誠意,又知道小弟想推隻SE846,就介紹TAKUMI II,話會比小弟自選果三條線既效果更好,TAKUMI II就係基於SE846做調音對象咁話!

TAKUMI II小弟之前聽都未聽過,完全唔知佢係咩料咩品相(其實係小弟自己孤陋寡聞!),更唔好話有心想試聽!對店長推薦係半信半疑,係咪想hard sell?事後先知,原來TAKUMI II真係比小弟既自選試聽線要高檔一個系列。既然一場來到,店長又出到聲,無理由唔試埋佢,就算係要十萬九千七,聽完先再講!

點知一試咗就真係放唔低,名符其實既驚喜,一路戴住聽住沿途返屋企。小弟本來想獵艷,反而自己先變咗被獵者,就咁死咗比TAKUMI II,雖然又出咗血,但係個心感覺好甜,真係抵死!

究竟TAKUMI II配SE846既效果有咩咁特別?!可以讓小弟有咁大驚喜?!小弟之前又選咗邊幾條線試聽?


高質要求

首先,小弟要吹一段前奏,之後再繼續就更容易理解後續內容。小弟係有要求之人就係C兄都知啦,最近入咗SE846用手機直推既最簡約系統(另文SE846 - 經典之選),原廠線既表現比小弟預期要好,可以去到自然“舒服”效果,係相對動態噪雜背景既流動環境下,其實巳經達到基本要求。

當係室內坐低靜落來既時候,就希望系統可以有更高質量輸出,依小弟既標準,最少可以達到“欣賞”級別(再上係“感動”層次,及最頂級既“一體臨場”效果)。老實講,係無獨立DAP或AMP既情況下,用手機直出,小弟都唔敢設定太高期望。

另一方面,係達到一定輸出品質水平既同時,小弟希望有廣泛既適用性,可以作臨時品聽各種其他訊源,特別係其他不同流動系統,SE846既高清均衡,適用性親民,就係好合適選擇。咁又點少得一條有番咁上下質量,又要易推親民既連接線呢?就係咁,小弟一路品聽煲住原廠線既同時,騎牛揾馬,尋找配得上SE846,又有合理性價比既真命天子 ......


候選線材

係尋線既經歷,自從之前試聽ALO Gold 16因為新線未能完全體驗佢既性能之後,小弟今次特別選咗同一間廠商出品不同特性線材品聽,據稱佢地線材出廠前都經過特別“煲線”處理,當用家品聽時,就可以讓線材盡快進入最佳狀態。

小弟做咗一輪功課,綜合特性及價格資訊之後,選咗三條線品聽,分別係Silver Galaxy II,Silver Galaxy Mix II及SuperNova III,全部係8芯版,依三頻響應高低特性排列,TAKUMI II當時並未在選擇之列,佢地既詳盡規格就唔係呢度重覆講啦。

講開線材,小弟有感而發,而家動不動就6N OCC,又銀又金,又有多種處理提升效果,咪話地球唔係轉緊,物料質量及科技不斷提升緊!小弟自選幾條線都話係入門級,咁原廠線咪就只能算係線渣?!另外,性價比呢樣嘢,有時可以係好主觀,最終都係兩大決定性因素,銀彈實力及“聽得到幾多”之間取得平衡。

坊間有一種建議,話可以用耳機一半價位作為入手升級線材既“筆直”。小弟覺得都不失係一個起始既參考基點,然後再作性價比最大化選擇。當然亦要有所變通,彊硬死守住個價位,有可能錯失良緣組合。如果升級線係耳機一半價位及同等價位之間作為選擇區間,可能比較合適。


鹿死誰手

小弟自選既三隻線材,係銅及鍍銀芯線比例應用唔同之外,編織方法類同,佢地之間效果雖然有差別,但會比較連貫,話哂係同廠同一個級別,就唔會出到一個天一個地咁驚嚇。小弟咁樣選,其實係想容易係佢地之間做對比。

根據小弟預期,一開始其實係睇中咗Silver Galaxy Mix II,相對齋鍍銀線及純銅線,小弟係傾向選擇不同線材混合絞織,出發點係希望配SE846時,可以盡量保障到均衡效果。依小弟原來計劃,係三條自選線中,其他兩條係做“陪跑”比較,就算最後超出預期,大包圍三選一,點都中一條,一定無死錯線!至於TAKUMI II,就係個另類,打破咗原先小弟既試線品聽佈局。


其貌不揚

講完自選線,小弟就來評一評TAKUMI II既外觀手感。當店長攞佢比小弟試時,小弟先至係第一次見到佢盧山真面,之前連相都未見過。見到實物之後,第一眼感覺似玩具裝飾鬆散花線之類,同札札實實,金銀閃靚既三條自選線比,睇落真係有d兒戲!

最奇怪係TAKUMI II個編織方法,金黑兩組芯線I字並列,再一前一後交替互相牽掛,每一條金黑芯線,又再輪流交替橫向串通整個排列,形狀就好似一條平闊麵條,完全打破小弟心目中絞線既有印象!

又係小弟自己知識貧乏,一d都唔兒戲,事後好奇查料,TAKUMI II質料不但有銅有銀又有金,仲配合一個特別比例務求得到均衡音調效果。據稱,佢呢種編織法亦係大有學問,可以減少外來電磁波干擾,甚至連個Y接位附近粒木珠,都唔係純粹裝飾,而係有吸震作用咁話,設計別出心栽!

小弟無意深究各種用料及編織法背後理據,只重視最終輸出效果,無論係金銀閃靚亦或似裝飾花線,小弟都只會耳聽為實作為唯一標準,請用實力說服小弟,對耳 ......


真命天子

好啦,C兄咁有耐性追文到呢個階段,終於等到戲肉最高潮既部份!四條線材放咗係小弟面前,應該先試聽邊一條?!試聽同樣係用手機(華為Mate 20X)3.5出直推,耳機係SE846,最先亦會以原廠線效果作為對照。

小弟決定先試其中一條自選線打個底,首先係選聽咗Silver Galaxy II,8芯絞全部係鍍銀線材,預期佢既高頻效果有最大既提升,品聽時間大約係十分鐘左右,之後小弟就換上咗TAKUMI II,大概又係品聽咗十分鐘左右。

聽完TAKUMI II之後,小弟就即刻確定要買佢落來。店長見到小弟咁爽快決定,又未聽另外兩條自選線,表情有些少好奇,小弟比咗一句評語,聽過TAKUMI II之後都唔使聽其餘兩條線啦!跟住執拾番好d線就比錢完成交易。

TAKUMI II就係“被選中的線”!點解小弟可以咁肯定?連另外兩條自選線都唔使試聽?聽過Silver Galaxy II既效果又如何?真係無得同 TAKUMI II較量?


星明亮麗

小弟首先報告Silver Galaxy II既聽感。好明顯,廠商出廠前既“煲線”操作,真係發揮咗作用。小弟品聽時,係無新線怯場未開聲既感覺,一開聲就已經好到位。相比原廠線,效果可以用有全面性淨質量既提升來形容,完全可以即時體現線材身價!

既然講得上全面性淨質量既提升,就唔再咁例排逐樣嘢講啦,小弟就以線材之名作個比喻,如果原廠線效果似“太陽系”,Silver Galaxy II就係繁星閃爍既“銀河系”,最少提升咗一個宇宙級數,星明亮麗,清清楚楚,豪不含糊!依小弟個人既品評標準,效果已經講得上係“欣賞”級別。

不過,所謂“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”,小弟最終都係唔會選擇Silver Galaxy II,其中原因就係小弟預期之內,試聽完就得到確定,係“陪跑”!SE846本身屬性高清,再配上Silver Galaxy II既加乘,中高頻效果係過咗些少火候。

音韻線條,主體輪廓深刻,特別係高頻時,女聲非常突出,原來係大舞台上既表演,好似走近咗對住小弟唱,有些少“唐突放大”,影響咗主體係殿堂原有位置既空間距離及比例感。

依小弟原來計劃,就算係變成“陪跑”既Silver Galaxy II體驗,小弟對SE846配上另外兩條自選線既預期效果,仍然好有信心,必定可以選到其中一條!如果TAKUMI II無出現過既話!TAKUMI II既效果,就係咁讓小弟一聽難忘 ......


從心驚喜

係正式評價TAKUMI II之前,小弟先再補充一下另外兩條自選線既預期效果。話咗一場來到老地方,點解唔用多十幾廿分鐘聽埋兩條線?原因八個字概括,“匠心獨韻,渾然天成”,點出全文主體及驚喜所在,三條自選線未達境界,TAKUMI II獨有者!

正如小弟前文前提及,三條自選線既效果唔同得來又唔會係一個天一個地,係有一定連貫性。Silver Galaxy Mix II四芯銅及四芯鍍銀絞織,SuperNova III全銅八芯絞織,以小弟聽過全鍍銀Silver Galaxy II既效果,完全可以預期其中異同。佢地同樣係“銀河系”級別,所不同者,係星系中星閃亮度及轉移佈局,相信C兄唔難理解小弟作出既比喻。

TAKUMI II既效果的確就係係另一個層次,要再提升多一個宇宙級別,如果自選線係“銀河系”,咁TAKUMI II就系“全宇宙”。唔好誤會小弟所指既一個級別,係線性倍數差距,最少係指數級倍數既提升,係有限與無限既對比,超越音節形相,已經進入“境界”層面!

事實上,小弟試聽完TAKUMI II之後,就即時判定“匠心獨韻,渾然天成”效果,已經達到小弟標準既“感動”級別,係一份從心喜悅,一份甜在心頭,難以言喻既驚喜!試聽完畢當下,就係帖子出咗預告,C兄而家大概可以了解小弟當時“一聽鍾情”既心境!

理性話,聽埋無蝕底! 感性話,驚喜唔好比佢停! 感性贏!試問小弟係當時巳被“感動”吸引住既心境下,仲點會再換其他自選線去聽返“欣賞”級別既效果呢?只會想繼續用更多時間,去品聽了解呢份全新既“感動”喜悅。

C兄如果認為小弟既描述過於抽象,就要繼續追睇下文,小弟比較具體展釋,“匠心獨韻,渾然天成”, TAKUMI Ⅱ帶來既獨特體驗!


配戴體驗

小弟未出詳盡品聽報告之前,先分享一下TAKUMI II既配戴及使用體驗。整條線材既配戴感覺都算得上係舒適,MMCX接頭端既耳托部份成90度角定形弧度,雖未能完全配合耳廓外形,但小弟覺得效果已經非常唔錯。

由於線材比較扁薄鬆軟,係收納時要比較小心,可能因過度逼壓出現“拗柴”情況。另一方面,依小弟男性中等身栽尺碼,感覺線材略短,店長話線長標準係1.2m(原廠線就有1.5m),當連接手機手持步行前後自然擺動時,手部未能充份伸展,要“就住就住”。係小弟既情況,如果線長有1.3m,多10cm做“緩衝”,一路行一路手持聽就會比較輕鬆自如,唔使咁“手緊心掛”。

小弟係網上搜索發現有人辭官歸故里,本地有兩位用家放售已經改4.4頭既TAKUMI II,證明佢都有一定捧場客。小弟漏夜趕科場,用一排之後,或者日後升級再玩DAP,會考慮改一改自己條TAKUMI II,特別係個Y位透明包膠,改成圓桶形金屬增強屏蔽效果(係貪靚仔多過實際)。

最後想分享一段小插曲,C兄睇圖有無發現,小弟條TAKUMI II多咗d嘢?係多咗3.5L轉頭。小弟原本係想入一條MMCX/3.5配合手機音頻直推既簡約系統,試聽時只有2.5平衡頭版本,店長加咗個3.5L去2.5轉頭再比小弟試線,試聽完感覺良好,小弟最終就決定要呢種接頭方式,入埋個3.5L轉頭。

TAKUMI II用2.5頭(加轉接頭成3.5或4.4),保留將來接駁平衡輸出系統DAP或AMP既最大可用性,咁樣一條線就可連接平衡及非平衡訊源,及多種中小型插座輸出,唔使因為轉換新系統再特別要改線頭,一次過搞定!


天生一對

小弟繼續詳評之前既前奏,C兄如果有查過官方網頁有關TAKUMI II既三頻響應特性,低頻方面效果係有所提升,中高頻就係中度水平。其實小弟之前一直以為TAKUMI II本身係三頻均衡,原來佢都係屬於有“性格”者。如果單以可見規格資訊,小弟係完全唔會考慮TAKUMI II,因為一開始小弟就唔想揾太有性格,通用性唔強既線材,更何況佢其貌不揚,未能第一時間吸引小弟眼球!
小弟既選擇完全係基於聽感驚喜,先選咗耳機有咗SE846,再有TAKUMI II,呢個組合就算唔係絕配,都係天生一對。小弟越聽就越認同店長係選線試聽時話TAKUMI II係以SE846作為調音對像既講法。而且小弟好相信,呢個組合同時係有好高既通用性,品聽絕大部份訊源,都會有好效果。相對於原廠線既一般動態自然“舒服”日常品聽效果,小弟既要求就自然水漲船高,最少會達到小弟標準“欣賞”級別。

最大驚喜當然係,就咁用手機3.5輸出直推,TAKUMI II配上SE846,可以一下子跳升到“感動”級別,竟然可以泊得住小弟聽過大耳牛配桌面系統既效果!甚至好大機會出現終極體驗“一體臨場”(“一體臨場”唔係絕對音質既追求,係一種相對性既“超級平衡”,係之後詳評文中,會重溫展述一下小弟既要求),完全出乎小弟意料之外!


後記擇錄

機緣之下,小弟得到Gold 32 (ALO Audio Gold 16 x 2)線材,品聽效果又有另一番新氣象!